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东方笑笑生
第183章 坑杀奸臣!(第3页)
工部尚书赵鼎,平日沉稳,此刻也急得额头青筋暴起,出列奏道:“陛下,金人兵锋正盛,前线战况瞬息万变,凶险莫测。”
“陛下御驾亲征,固然能激励士气,然风险亦是巨大!一旦陛下有失,奸佞小人恐趁机作乱,内外勾结,届时国家动荡,生民涂炭,悔之晚矣!”
连同枢密使姚友仲、兵部尚书张叔夜等武将,也纷纷出列,急声劝阻。
身为沙场宿将,深知战争的残酷与多变。
在他们看来,皇帝亲临战场,固然能鼓舞军心,但若策略失误,或遭遇不测,其负面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姚友仲沉声奏道:“陛下,战场刀剑无眼,况金人骁勇,陛下千金之躯,实不宜亲冒矢石,若论鼓舞士气,臣等愿身先士卒,以死报国!还请陛下坐镇金陵,运筹帷幄,臣等便是肝脑涂地,也必将金贼逐出淮河!”
兵部尚书张叔夜也劝道:“陛下,御驾亲征非同小可,万一金人得知陛下亲征,必将不惜一切代价,集中精锐围攻陛下御驾!臣等身系国家安危,岂能眼睁睁看着陛下置身险地?!”
一想到朱仙镇之战,大宋皇帝被金军围困时的危险场面,几个当时在场的武将呼吸急促,不自觉的心跳加速。
当时,官家差点就没了!
殿内劝阻之声此起彼伏,纷纷力谏崇祯万不能亲征。
“陛下!臣弟不才,愿替皇兄分忧!”
一首默默立于一旁的康王赵构,忽然迈步出列,朗声请命:“臣弟愿亲率大军,北上抗金,为皇兄收复失地,血战到底!”
赵构此言一出,群臣皆惊。
众所周知,康王赵构自崇祯登基后,便被剥夺了兵权,一首深居简出。
而刚刚被崇祯皇帝亲手清洗的汪伯彦,曾是他昔日的旧部与心腹。
此刻赵构突然表现得如此积极,且请命亲征,无疑是想借此机会立下大功,洗刷与汪伯彦事件的牵连,同时也是为了重新争取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