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渡河北上!

 濠州大捷后,崇祯皇帝没有懈怠。^7^6′k·a.n·s^h_u_.¢c_o?m¢ 

 短暂的庆祝和休整后,他立刻率军渡过淮河,继续北上。 

 金人虽败,但主力尚存,崇祯明白此时应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大军北上途中,经过固镇、灵璧,抵达宿州,沿途遇到几股金兵。这 

 些金兵多只有一个猛安约千人左右,负责防守或搜寻粮草。 

 在数万宋军主力面前,他们不堪一击,很快被宋军消灭。 

 宋军三战三捷,士气提高,也验证了火器和新战法的威力。 

 最终,崇祯下令大军在宿州安营扎寨,准备防守。 

 此举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金军东路主力在一百五十里外的徐州,可能南下。 

 而完颜宗翰率领的中路军,在得知银术可全军覆没后,必然会迅速南下报复。 

 两部金军主力,总计约七八万人,都是经验丰富的精锐。 

 崇祯这次北上并非没有准备。 

 除了他亲率的三万御营军,还带了张俊部一万人马。 

 他事先命令韩世忠和王渊部共八万人马向宿州靠拢,并严密监视金军东路军,防止他们从徐州南下突袭。 

 这样,宋军在宿州一带将集结十二万兵力,都是训练有素的禁军,兵力上占优势。 

 宿州对崇祯有特别的意义,这里是大明孝慈马皇后的故乡。 

 更重要的是,宿州是大宋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南北对峙的核心防御点。¢w′o,d!e*s¨h^u-c′h¢e.n`g?._c?o?m′ 

 宿州位于汴河与淮河支流交汇处,是南北交通要冲,也是中原通往江淮的陆路和水路枢纽。 

 陆路上,宿州北接徐州,南连泗州,是北方骑兵南下的通道。水路上,通过汴河可首达北宋都城开封,通过沱河、浍河可连接淮河,是后勤运输线,也是防御屏障。 

 北宋时期,朝廷在此设“宿州军”,常年驻军。 

 崇祯南渡后,宿州被枢密院纳入“两淮防御体系”,与濠州、泗州联防,成为牵制金军的要地。 

 若金军控制宿州,便能威胁江南。 

 宋军守住宿州,就能稳定淮河以北的防线。 

 历史上,宿州战役多次发生。 

 建炎西年,金军攻占宿州后南攻濠州,刘光世曾依托沱河、浍河防守。 

 隆兴元年,张浚北伐时,以宿州为目标,宋军一度攻克,但因后续支援不足被金军击溃,导致“隆兴和议”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