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死无葬身之地(第3页)

 两侧禁军挺枪肃立,军阵与民众之间留出一条宽敞的街道。 

 沿途,先是有人试探着跪下行礼,随后越来越多的百姓挤到街边,或叩首,或高呼“万岁”。 

 宋朝时,不流行跪拜,即便是百姓遇到皇帝巡视,也无需跪拜,想跪便跪,全凭自己。 

 崇祯巡街抚民,有半数百姓选择纳头便拜。 

 有老人用枴杖支撑着衰弱的身体努力站起来。 

 一些妇人则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用小手帮孩子拨着拜礼的动作。 

 还有一位失去双腿的老兵,拄着长刀在街角等候,当皇帝的马队经过时,他用力行了一个军礼,眼泪在满是刀痕的脸上纵横滚落。 

 临近外城城门处,一个白发老叟从人群中颤颤巍巍走出。 

 他双膝一弯,首接跪在了马蹄前,声音沙哑:“陛下,家住南关,一家六口,靖康那年死了三个,去年饿死两个,如今只剩老妻老太一人……金人来时没人敢哭,今日……老汉心里舒坦了。” 

 崇祯勒住马缰,翻身下马,亲手将老人扶起,叹息道:“尔等受尽苦楚,乃朝廷之恨,也是朕的责任,往后,东京必重归繁华。” 

 老叟泪如泉涌,将额头重重叩在地上。 

 人群的最前方,一个灰发的士绅默默抹泪,手里攥着发颤的拐杖,哭声呛咽地喊:“陛下圣明!东京百姓谢主隆恩!” 

 他的儿子,在金兵征粮时因抵抗被活活打死。 

 最初的零星叩拜,像涓涓细流渗入山谷,转瞬之间便汇成山呼海啸的潮汐。 

 “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从西面八方涌来,如雷滚过大地。 

 楼阁上、屋顶间,无数人探出身子,抛落手中的活计,飞奔到街道两旁。 

 一时之间,朱雀大街石板上一片乌压压的人头,声浪震得城墙都微微颤动。 

 崇祯负手而立,侧首与王渊、岳飞对视,眼角的锋芒中闪过一丝暖意。 

 随行的史官低头,用毛笔蘸墨,将这一幕郑重记入竹简: 

 “崇祯三年夏,光复东京,陛下擒逆臣,缢奸佞,徙伪帝于岭南,伪宋政灭,陛下巡街抚民,安民归心,百姓望阙拜呼,街巷皆喧。” 

 这一天,不只是东京的光复日,更是大宋尊严重归的日子。 

 曾经笼罩全城的恐惧与屈辱,被这一片呼声冲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