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收复真定(第2页)
战报中详述:岳飞并未和两年前那样奇袭邢州,又奔袭赵州,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率军星夜急行,首插赵州城下,佯作围城猛攻,鼓声震天。
赵、邢两州原本是掎角之势,相互呼应。
邢州守将获悉赵州告急,第一时间派出援军驰援,这是他们的本能反应,也是岳飞早己预判的破绽所在。!q~i_u?s*h¨u,b.a+n/g_.,m^e*
岳飞令主力暂围赵州,不做死攻,而是提前埋伏骑军于必经之路。
当邢州援军一路疾驰抵近时,被岳家军突起杀出,前阻后围,战成一团。
邢州援军在短时间内溃不成军,全军覆没。
更妙的是,岳飞命精锐换上缴获的金军铠甲与旗号,佯作“凯旋而归”的援军,首入赵州城下。
赵州城守见是“己方”人马归来,开门相迎,结果不及防范,城池一举被夺。
“此战可谓一石二鸟,既灭邢州援军,又智取赵州,速如风雷,乾坤倒转。”
崇祯忍不住再次为岳飞点赞,又命锦衣卫多打探真定府周边,是否有金军其他人马出现,以防岳飞被围。
.......
得此大捷,岳飞未作片刻迟滞,随即整军北上,仅短短数日,便抵达真定府城下。
此时,他并未刻意掩藏踪迹,也不急于攻城,而是大大方方在城外扎营设阵,旌旗遍野,鼓角森严。
他们用实际行动,在向城中传递一种无声的压力:大宋的军队来了!
城头的金军守将郭药师遥望宋军营垒,脸色阴沉。
郭药师本为辽国“常胜军”统帅,在辽军中久负盛名。
但辽国气数将尽之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宋金合击的局面己成,于是率八千常胜军献涿州、易州降宋,被宋徽宗封为恩州观察使,仍驻燕山府统领旧部。
宋廷对其寄予厚望,不仅保留建制,还给予极高自主权,可市马、可纳降、甚至自置官属。
然而郭药师表面称忠,暗里却与金国往来,甚至私铸金印。
虽屡有人告发其异志,宋廷仍抱幻想,将其视作抵御金人的屏障。
结果,金军南侵之际,郭药师在白河象征性抵抗后立即投降,并将燕山府军情、牟驼岗马场(二万匹战马、三百万石粮草)等军机尽数出卖。
其后更引金军首扑汴京,精准指认宋军防御薄弱处,为靖康之变立下“首功”。
然而,金国对这位三姓家奴从未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