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皇驾入燕京!(第3页)
“万岁!万岁!”
沿街的呼喊声,拉回了崇祯的思绪。
沿途的百姓越聚越多,有的伏地叩首,有的举着自家孩子高声喊“万岁”。
还有老人激动得手脚并颤,说这辈子没想过还能见到汉家皇帝入城。
风中,大宋的皇旗与军旗交织飞舞,骠骑、仪卫、将领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那是幽州两百年来第一次换上的汉家颜色。
当銮驾行至西北角一处缓坡时,崇祯的呼吸微微一滞。
前世,这里是万岁山(煤山),他生命的终点。
那根冰冷的绳索,那片遮天的树林,和那份孤绝无援的绝望,都深深刻在他灵魂深处。
然而此刻,这里不过是一片荒地,草木疏落,风卷黄沙。
“宋朝时……并没有万岁山。”
崇祯低声自语,这才想起来,在这个时代,煤山还未出现。
万岁山是后世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的人造山。
那时挖掘护城河、垫高宫殿地基,数百万方的土方无处堆放,便在紫禁城北侧堆筑出一座高达西十三米的土山。
因山下曾多煤窑,民间称“煤山”,明廷官方称万岁山。(清军入关后名景山)。
同样的土地,不同的命运。
这种地理与宿命的重叠,让崇祯心中生出一种无法言喻的淡痛。
短暂的唏嘘后,崇祯轻轻吐出一口气,看向远方碧洗如新的天穹,心底渐渐生出另一种炽热。
自己不再是前世大明亡国之君,而是大宋的开拓雄主!
在这一世,自己凭着刚毅勤政、整顿军政,终于收复了燕云之地。
这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历史的跨越!
对大宋而言,燕云十六州是“国耻的象征”。
太祖赵匡胤设立“封桩库”,广积财富,图以赎买;
太宗赵光义发动雍熙北伐、亲征幽蓟,却在高梁河折戟沉沙。
“收复燕云”是北宋历代皇帝的未竟之志。
而如今,崇祯带着大宋军队跨越了祖辈一百多年的夙愿,光复幽州!站在辽朝的皇宫遗址前!
看着城楼之上插着的“宋”字大旗猎猎作响。
这种成就感,让崇祯甚至隐隐带着一种“超越历史”的震撼!
原来开疆拓土这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