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计议攻守(第2页)
他很清楚,守与攻在此刻不仅是军事决策,更是政治选择。
但无论如何,燕京必须守住,燕云必须稳住,这是底线!
崇祯抬头望向身后的舆图,燕京至蓟州、顺州、云州、朔州的山河走势清晰可见。
墨色的线条上,燕云十六州宛如一把横亘南北的锁链,卡在金国的咽喉之上。
大宋取了燕云数州,不仅得到了一座城池,更意味着获取北方产粮与战略资源,以及获得对金军事主动权。!萝`拉?暁+说^ _蕪`错/内.容_
燕云地区,尤其是燕京、瀛州、莫州,农业发达,是金国的“粮仓”之一;
自靖康之变后,金国改变国策,统治核心变为东北发源地加中原汉地,燕云是连接两者的咽喉。
东北的女真精锐需经燕云才能进入中原,中原的物资也需经燕云运往东北。
大宋占据燕京,可切断金国的南北运输线,使金国陷入东北与中原隔绝的困境,进而瓦解其整体统治。
这也是崇祯不计代价要拿下燕京的原因。
此前他甚至做好了要战死五万将士的打算,也要打下来!
姚友仲见皇帝沉吟,起身拱手道:“燕云者,金之粮仓,燕京、瀛州、莫州,山泉灌田,粟麦丰登;南向,可供中原兵粮,北归,则为女真精骑之刍秣,今我取之,金朝东北与中原之间,己断一肋。”
殿侧的军机地图上,红色的木筹标出大宋己有的地盘,燕京周围尚有蓟州、顺州两城紧邻,如两枚钉子拱卫核心。
姚友仲拱手道:“臣以为,稳妥起见,应先取蓟州、顺州,近而易守,两翼稳固,方可再谋远略。”
燕京、蓟州、顺州是燕云核心三州,早晚都要取!
这些建议,崇祯心中一一记下。
但他注意到,兵部尚书张叔夜自始至终未发一言,只是端坐着,眉头隐皱。
崇祯没有急于下决心。
散朝后,他留下张叔夜单独议事。
问及看法时,老尚书方才长叹:“陛下,后勤……恐怕撑不久了。”
崇祯眉梢一动:“细说。”
张叔夜笼着袖子,将具体情况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