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爵位改制(第3页)

 崇祯停下脚步,语气变得更加激昂:“朕意,改制爵位!更重其实,使爵位真正成为凌驾于官品之上的无上荣耀!”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朕欲立新爵五等:公、侯、伯、子、男,此五爵,非有开国、再造之功不可得!” 

 “新爵之第一要义,在于爵高于官!”崇祯伸出一根手指,“凡受封五等爵位者,其朝班位次,皆在同品级或以下官阶者之上,公爵位在亲王之下,百官之上,如此,方显尊贵!” 

 “第二,爵位当与实利挂钩。” 

 崇祯继续说道:“朕欲分‘实封’与‘虚封’,凡有大功于社稷者,可授实封,以一县或数乡之税赋为食邑,由朝廷代收后按例发给,其子孙承袭,与国同休。” 

 “功劳稍次者,则授虚封,食朝廷俸禄,但其荣宠与地位,远非旧制可比。” 

 “第三,定世袭之制,爵位可传于子孙,分为‘世袭罔替’与‘降等承袭’,如韩世忠这般有再造社稷之功者,当封‘世袭罔替’,其爵位由嫡长子孙永世承袭,以彰其不朽之功。” 

 “其余功臣,则行‘降等承袭’,每代降一等,三代或五代后,若无新功,则爵除,如此,既能酬功,又能防止勋贵尾大不掉。” 

 崇祯将自己融合了明朝爵位体系精髓的构想,娓娓道来。 

 他的话语,如同一颗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李纲、张叔夜等人的心中激起了万丈波澜。 

 这……这己经不是简单的封赏,而是彻彻底底的政治制度改革! 

 李纲的内心最为震动。 

 他作为文官之首,本能地对“爵高于官”和武将世袭感到警惕,这似乎违背了太祖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及“防范武人”的祖训。 

 李纲定了定神,出列拱手,谨慎地问道:“陛下,爵位世袭,且以税赋为食邑,恐百年之后,天下土地之税,多归于勋贵之家,于国库不利,且武将世封,若其后人凭借爵位干预军政,又该如何?”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也是崇祯必须解答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