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真乃圣君之范!(第2页)

 然臣观陛下春秋正盛,如今三十之龄,膝下却仅有一后一妃,子嗣一人,未免过于单薄。 

 此番北伐凯旋,正是西海升平,广开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延续万年基业的良机。 

 臣等奏请陛下,依祖宗旧制,广选秀女,充实后宫!”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大义凛然。/微·趣^暁\说.王. .勉\费~悦~黩. 

 然而崇祯心里清楚,这并非李若水的一时兴起。 

 他昨夜与朱皇后提及选妃之事,朱皇后心中有数,深知这种事情,由她这个皇后提出最为得体,但若首接向皇帝开口,又恐显得自己急于讨好,或是别有图谋。 

 于是,朱皇后便悄悄知会了内侍总管康履。 

 康履是宫中老人,深谙此道,便心领神会地找到了礼部尚书李若水。 

 由礼部尚书在朝会上正式提出,既合乎规矩,又避免了皇帝因“好色”之名而遭人诟病。 

 “选妃之事,确己延宕许久。”崇祯帝神色平静,波澜不惊地说道,“既然诸位爱卿有此心,便依礼部所请,操办选妃事宜吧。”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皆露出赞同之色。 

 大宋中兴,帝王有子,乃是社稷之根本,天经地义之事。 

 李若水闻言大喜,再次躬身道:“臣等遵旨!敢问陛下,此番选妃,欲选多少人,又依何规矩进行?” 

 崇祯帝沉吟片刻,知晓宋朝选秀制度并无固定程式,往往根据皇帝的需求和后宫的实际情况而定。 

 也就是说想选多少个就选多少个,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不过崇祯是个正经人,非好色之人,他既不想像宋徽宗那般荒淫无度,充斥后宫,扰乱朝纲;也不想完全不顾子嗣绵延之责。 

 思索片刻,崇祯道:“朕意,选妃一事,不必大操大办,劳民伤财,此后,三年一次,每次选取良家女子三人即可。 

 至于资质样貌,依朝廷旧例,由太监初选、宫女二审,最终由皇后面试定夺,出身方面,不必苛求门第,只求品性端庄,身家清白,不涉罪臣之后,年岁则以十五至十八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