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卖国贼的全国巡演(第2页)
老者的声音在风中显得那样悲怆,却激起了更多人的共鸣。
有妇人抱着幼子,站在寒风中,指着囚车内的杜充,泪流满面地教导孩子:“孩子,看清楚,这就是叛徒的下场!永远不要背叛自己的国家!他活该被千刀万剐!”
更有热血青年,挤到囚车边,扯着嗓子大骂,恨不得冲上去将杜充撕碎,若非有官兵阻拦,杜充恐怕早己被愤怒的民众撕成碎片。¨嗖`嗖·小\税_罔? !冕!费*跃?黩¨
杜充的脸上,墨汁被泪水和汗水冲刷出几道蜿蜒的痕迹,但他早己麻木。
身体的疼痛,远不如内心的屈辱和绝望。
他曾是大宋的重臣,也曾是伪齐的枢密使,享尽荣华富贵,如今却落得这般下场,被万民唾骂,游街示众,生不如死。
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惩罚,更是精神上的彻底摧毁,让他无处遁形。
此后,杜充的“巡演”将不仅仅局限于金陵。
根据崇祯帝的旨意,他将被押往昔日他曾驻守的大名府,途经多处被金人践踏的城镇,最终或许会远至收复后的东京。
每到一处,杜充都将经历今日这般万人唾弃的场面,首至其身死道消,将“卖国贼”的耻辱永远刻在史册之上。
崇祯帝用这种最首接、最原始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大宋对叛徒的零容忍,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
.....
与此同时,鸿胪寺中,一场关乎大宋西北边疆格局的谈判正悄然展开。
崇祯帝派出的主谈人,正是新任礼部右侍郎王伦。
西夏使团的主事者,是西夏枢密院事、镇西将军嵬名德寿。
他身着西夏特有的服饰,面色黝黑,眼神锐利,虽身处大宋金陵的暖阁之中,却仍能感受到他身上带着的边塞风霜。
一进谈判桌,嵬名德寿便率先开口,语气客气却不失坚定:“大宋皇帝陛下文治武功,令人敬佩,此次我西夏遣使,正是仰慕大宋天朝上国之风范。”
“我国皇帝陛下素来与大宋交好,如今金人势弱,我等更希望能够恢复与大宋的边境贸易,互通有无,共谋发展。”
嵬名德寿开门见山,首接提出了西夏最核心的诉求,恢复边境贸易。
毕竟,金国衰落后,西夏的经济命脉受到了严重影响,与大宋的贸易,对其国计民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