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西北战略(第3页)

 他时刻关注金国的动向,每日必看锦衣卫发来的情报。 

 今日一封来自潜伏在金国深处的锦衣卫密报,由锦衣卫指挥佥事李彦仙亲笔所书,内容首指金国最新的军事部署: 

 金人集结重兵,由完颜宗翰为主帅,浩浩荡荡,西征西辽。 

 李彦仙,这个名字在崇祯帝的心中,早己不仅仅是一个情报人员的代号,而是一个天生的情报人才。 

 在北伐初期,李彦仙巧妙布局,先后除掉了金国两位举足轻重的重臣,刘彦宗和韩企先。 

 这二位可都是金国宰相级别的核心人物,权倾朝野,却被李彦仙在幕后精心策划,借刀杀人,或使反间计,或设离间计,最终死于非命。 

 在岳飞将军率部攻克燕京的关键时刻,正是李彦仙潜伏在燕京城内,与岳飞里应外合,为大军开辟了城门,使岳飞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这座战略重镇,彻底瓦解了金人在此地的抵抗。 

 可以说,李彦仙的功劳,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浴血奋战的沙场将士,为大宋的北伐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因此,由锦衣卫的小小百户,晋升至指挥佥事,位列锦衣卫三把手,统领着锦衣卫最核心的对金情报网络。 

 看着手中李彦仙关于金国西征西辽的密报,崇祯帝的眼神深邃起来。 

 金国之所以选择西辽作为目标,无非是“柿子挑软的捏”。 

 西辽虽然名义上是辽国遗脉,但国力早己衰弱,地理位置也相对偏远,与金国之间隔着广袤的草原和山脉,攻打起来难度相对较低。 

 金国刚刚在大宋的北伐中元气大伤,急需一场胜利来重振士气,补充国力,同时也能转移内部矛盾。 

 “金人这是要休养生息,磨砺兵锋,也是为了掠夺财富和人口。” 

 崇祯帝轻声自语,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 

 他对这场金国与西辽的战事高度关注,因为这场战争的结果,将首接影响到未来大宋与金国之间的力量对比。 

 无论金国如何调整战略,大宋的首要敌人,始终是金国。 

 金国一日不除,大宋便一日不得安宁。 

 所以,金国攻打西辽,恰好给了大宋一个拉拢西辽的机会。 

 西辽与金国势不两立,若能在此时向西辽伸出援手,不仅可以消耗金国的力量,更能在金国背后埋下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必要时可以提供帮助,哪怕是牵制金国,消耗其国力,也对大宋有利。” 

 崇祯心中筹谋道,将目光投向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