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全国海选(第3页)

 再比如仁宗皇帝曾属意一位富商之女王氏,却因刘太后以‘妖艳不利于少主’为由反对,最终被赐婚于外戚,未能入宫。 

 梅秀才说到这里,摇了摇头,眼中充满了无奈:“门第背景对选妃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这样的人家,即便有些才学,也只是如同沧海一粟,难以进入那些显赫的名单。” 

 梅凝听着父亲的讲述,心中豁然开朗,但也生出了几分不甘。 

 她抬头看着父亲,眼中闪烁着一种坚定的光:“爹,那……那女儿可不可以参加选妃?” 

 梅秀才苦笑着摇头:“选妃之事,多由地方官员推荐,他们会优先推荐官宦、举人、地主家庭的女儿,我们这般家世背景薄弱的,是难以进入推荐名单的。” 

 宋朝的秀才,与明朝的秀才大不相同。 

 明朝的秀才是生员,有功名在身。 

 而宋朝的秀才,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秀才,读过几本书,识点字,仅区别于文盲百姓,仅比普通百姓多了一层‘文化人’的身份。 

 还有一种是狭义秀才,通过了童子试或州府预试的初级考生,获得了参加解试的资格,但未能通过解试,仍无正式功名。 

 在社会声望上,秀才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士’阶层,比农民、工匠、商人受些尊重,见县官可免下跪、邻里称‘秀才公’,算是地方文化精英的基础群体。 

 但在经济特权上,却只享有免自身徭役的轻微特权,并无免税权,经济来源多靠教书、务农,或依附乡绅,部分贫困秀才甚至需耕读结合,维持生计。 

 至于政治前景,那就更是渺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