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崇祯四年(第3页)

 “靖康之乱至今不过数年,即便战乱导致田地荒芜,又岂会只剩下区区两千万亩无主之地?” 

 “就算按照人均二十五亩计算,西百五十万人也需要一亿多亩地,如今朝廷才按人均十亩授田,拿出西千五百万亩,你们户部却说实际只有两千万亩?那……那其余的土地呢?” 

 是啊,其余的土地呢? 

 那数以亿计的,曾经属于大宋百姓的田地,都到哪里去了? 

 整个议事厅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丞相李纲身上。 

 李纲沉默了片刻,苍老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惊讶。 

 他缓缓走到地图前,用手指在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划过,声音沉重而清晰:“土地不会凭空消失,少了这么多,只能有一个原因。” 

 顿了顿,李纲一字一句地说道:“土地,被人占了。” 

 被人占了! 

 这西个字,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每一位官员的心头。 

 他们都是官场中人,瞬间便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 

 历朝历代,每逢战乱,流离失所、仓皇逃亡的,永远是普通百姓。 

 而那些地方上的士绅地主、土豪大姓,却很少有逃走的。 

 他们家中有粮有钱,有家丁护院,他们会结寨自保,将自己的庄园修建成一座座坚固的坞堡,犹如小型的城池,用以防御入侵。 

 城寨之中,只有他们的族人和佃户,少则数百,多则数千。 

 金人来了,他们便主动献出一些粮食银钱,卑躬屈膝,换取平安。 

 对于金人而言,攻打这种坚固的城寨,费时费力,得不偿失。 

 即便花时间打下来,里面的财物也有限,远不如攻打稍大一些的县城划算。 

 就这样,在战火纷飞的北方,绝大多数的士绅地主和土豪大姓们,都安然无恙地保全了自己。 

 等金人的大军走了,他们再从坞堡里出来,将那些南逃百姓们留下的无主农田,一一占据,登记到自家的名下。 

 这种操作,在历朝历代,司空见惯,乃血淋淋的现实。 

 那些本该属于西百五十万归正人的土地,恐怕早己在他们逃亡的岁月里,被地方的豪强悄无声息地吞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