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士族的力量(第3页)
数日后。
何粟将整理好的厚厚几大摞官员资料呈上。
崇祯挑灯夜读,越看越是心惊。
他发现,在北宋初期,士族子弟在进士中的比例,仅占约三成。
那时,科举制作为打破阶层固化、选拔寒门人才的制度,尚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许多贫寒之士,可以通过科举一朝登龙门,实现阶层跃升,为朝廷输送新鲜血液。
然而,如今的大宋,尤其是经历了靖康之乱,中原士族南迁之后,情况却截然不同!
士族子弟在进士中的比例,竟然高达六成!
“士族的力量……竟己如此之大!”
崇祯猛地合上奏疏,心中巨震。
这意味着,科举制这个原本旨在“为国求贤,不分贵贱”的制度,如今逐渐沦为士族子弟的“特权通道”。
身为皇帝,崇祯比谁都清楚士族垄断教育的套路。
他们通过家族私塾、世代相传的文化典籍和治学方法、在官场人脉推荐,利用族人在朝中的地位,为子弟引荐名师、疏通关系。
以及隐形的家族力量,大幅挤压了寒门子弟的入仕路径,形成了士族主导官场的格局。
他们世代为官,相互联姻,结党营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这使得朝廷的决策,很容易受到士族利益的绑架。
崇祯意识到,这己经不仅仅是财政问题或土地问题,而是触及到了大宋的政治生态根本。
这些士族,己经将科举制度异化,将官场视为自家私产,他们的利益,己经与国家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这不打压不行啊!”
崇祯帝握紧了拳头,眉头紧锁,脸色变得异常严肃。
若不加以打压,任由其发展,迟早会成为皇权巨大的威胁,甚至可能重蹈前世明末党争、空谈误国的覆辙!
但也清楚,要打压如此庞大的士族阶层,绝不能强行而为,否则只会激起更剧烈的反弹,甚至可能动摇国本。
需要找到一个更巧妙、更具根本性的办法!
弹劾李纲的奏疏每天都有,堆满了崇祯的案头,扰得他心烦意乱。
坐在乾清宫中,听着殿外传来的喧嚣,感受到朝堂上无休止的争斗,只觉得胸口郁闷,难以纾解。
他需要冷静,需要思考。
“康履!”崇祯唤道。
“老奴在!”康履躬身而入。
“传旨,朕今日身体不适,早朝暂停,朕要微服出宫,到城外散散心。”
崇祯决定出去走走,看看自己创下的盛世,找找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