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朝堂震荡

 “昔年董昌在越州称帝,先祖拒绝其拉拢,反而率军讨伐,最终擒获董昌,为大唐稳定了东南半壁江山,唐昭宗皇帝为表彰其忠诚,才特赐此铁券,以彰其‘忠以卫社稷,惠以福生灵’之功绩啊!” 

 见崇祯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x-i,n?d\x~s+.¨c_o\m′ 

 钱德广心中燃起一丝希望,连忙继续说道:“陛下,我钱家不仅于唐末有功于国,于我大宋,更有纳土归宋之大功!” 

 “宋太平兴国三年,先祖钱镠之孙钱弘俶,遵循‘善事中国’之祖训,主动向太祖皇帝献出吴越国十三州土地,使东南和平一统,免于生灵涂炭!此举使我钱氏家族,从一方割据,转变为大宋忠臣,避免了与朝廷的兵戈相向啊!” 

 崇祯听完,缓缓地点了点头。 

 他当然知道这段历史。 

 这块铁券,本身的法律效力确实不大,但其政治象征意义却非同小可。 

 唐末藩镇割据,中央权威衰微,唐昭宗赐下铁券,既是嘉奖,也是一种政治手段,试图树立“忠君典范”,来笼络地方势力。 

 大宋建立后,并未明确废除前朝的铁券。 

 而据崇祯前世所知,这块铁券在数百年后的明朝,竟然还发挥过一次作用。 

 洪武二十西年,钱氏后裔钱用勤因贪腐被查,其家人持此铁券向太祖朱元璋求情,最终竟真的获得了免死。 

 太祖朱元璋此举,固然有敬重钱氏“纳土归宋”历史功绩的成分,但也说明,这块传承千年的文物,在帝王眼中,具有一种象征“正统”与“仁德”的政治价值。*如.闻_枉_ ^冕¢废.越^读+ 

 换言之,这铁券能不能免死,不在于铁券本身,而在于皇帝想不想让你免死。 

 它的效力,更多取决于君主的主观判断。 

 钱德广见皇帝陷入沉思,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连忙趁热打铁,再次叩首。 

 “陛下明鉴!自先祖纳土之后,我钱氏子孙安分守己,世代为大宋臣民,族中亦有多人在朝中担任高官,如先祖钱惟演便曾官至枢密使;钱景臻更尚仁宗皇帝之女,我钱家与国同休,忠心耿耿!” 

 他话锋一转,开始为自己辩解:“此次杭州之乱,实乃祝家一手遮天,威逼利诱,我钱家虽一时糊涂,参与了密谋,却未曾动用一兵一卒,对抗朝廷官军!望陛下念在先祖之功,念在我钱家认罪伏法之诚,饶恕我等死罪!” 

 见钱德广伏地认罪,态度诚恳,与叫骂不休的周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崇祯思索再三,终于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