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军国重器(第2页)
陈规连忙躬身,不敢居功。
“陛下谬赞了,臣一人能力终究有限,这些发明,并非臣一人之功,而是……一群人的。”
“哦?”崇祯挑眉,“怎么回事?”
陈规解释道:“陛下前番责令臣研发火器,臣深感责任重大,臣深知火器一道博大精深,非一己之力可成。_d.i.n/g.d`i-a_n/s¢h!u.k¨u\.?c.o/m?”
“于是,臣便奏请工部尚书赵大人,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火器的机构,命名为‘火器研究所’。”
“臣从各军中,招募了许多熟悉火器、对制作和使用火器有心得的士兵、工匠,甚至是一些民间奇人,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火器,他们不参与寻常兵器生产,只专注于火器改进与新式火器研发,并享受优厚的待遇。”
崇祯听后,心中大为触动。
没想到,陈规竟然如此有远见,竟然在宋朝就成立了一个专业的火器研究所,实行集体攻关。
不仅是火器天才,还是个管理型人才!
崇祯对陈规的认知,再度提高一个等级。
“带朕去看看!”
穿过几道拱门,他们来到一处戒备森严的院落。
院落内,几间宽敞的房屋便是火器研究所的所在地。
进入其中,崇祯看到二十多名汉子,或在绘图,或在讨论,或在拆解研究各种火器部件。
他们有的穿着士卒的号衣,有的穿着粗布工匠服,有的则是一身儒衫,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火器的热情和专注。
崇祯走到一名正在绘图的老者身边,问道:“这位老丈,你所绘何物?”
老者抬头,看到皇帝驾临,吓了一跳,连忙跪倒。
“免礼。”崇祯示意他平身,“你所绘何物?”
“回禀陛下,老朽正在绘制……火雷炮的改进图。”
老者指着图纸,有些颤抖地说道:“臣等正在研究,能否将火雷炮的炮管加长,以提高射程和精度。”
崇祯拿起图纸,仔细查看,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聊了几句自己的看法,又走到另一群人面前,问道:“方才陈卿说,那三眼铳和西眼铳,是谁发明的?”
一名年轻的士兵出列,战战兢兢地说道:“回禀陛下,回禀陛下,是小人与几位同袍,共同琢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