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长城之誓
岳云在这三天里,几乎没有合眼。
他和李宝将军一起,重新清点和分配了所有缴获的物资。
金军在平州囤积的粮草远超宋军预期,这极大地缓解了东路军的后勤压力。
岳云第一次首观地感受到,“因粮于敌”这西个字在兵书上是何等简单,在现实中又是何等重要。
他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专注,不再抱怨自己在后营,而是开始主动向李宝请教如何通过物资的消耗速度,来预判前线战事的规模和烈度。
李宝依旧不苟言笑,但回答岳云问题的时候,明显多了几分耐心。
三日后,大军再次开拔,继续沿着滨海平原,向着那座名震天下的雄关缓缓推进。
榆关,也就是后世的山海关。
随着队伍不断东进,空气中的味道也发生了变化。
风中开始带着一丝海水的咸味,偶尔还能听到从东南方向传来的、隐约的海浪声。
道路两旁的村庄变得愈发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荒芜的盐碱地。
就在这单调而漫长的行军途中,岳云注意到了队伍中一支有些“特殊”的辎重队。
这支队伍由近百名精锐士兵护送,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己知的营头,装备精良,神情冷峻,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衫?叶/屋. \更′辛!醉`筷/
他们负责押运的,是二十个用厚重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铁疙瘩”。
每一个“铁疙瘩”都异常沉重,需要十几名民夫合力,用粗大的麻绳拖拽,或是在铺设了滚木的道路上缓缓推动。
它们在地上留下的车辙,比运送粮草的重型大车还要深上数寸。
岳云作为后勤调度官之一,按理说,所有物资都应该有记录在案。
但这支队伍,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在他的竹简上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记载。
“张大哥。”
岳云催马赶上负责这支队伍的一名都头:“你们运送的是何物?为何不在后勤名录之上?”
那名都头看了岳天一眼,只是拱了拱手,面无表情地回答:“承节郎,我等奉元帅将令,负责押运‘雷神’队之装备,其余的,恕我无可奉告。”
“雷神队?”岳云一愣,从未听说过此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