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黑松岭夜话》

 王大海第一次踏进黑松岭时,裤脚的雪沫子还没化透。\微¢趣`小*说.王· ~已?发′布-蕞`欣′章+截- 

 “后生,这疙瘩的雪能埋到胸口,你确定要进山?”赶车的老汉叼着旱烟,烟袋锅在冻得发硬的车辕上磕了磕,火星子掉进雪里,“滋啦”一声就灭了。老汉的羊皮袄油光锃亮,眼角的皱纹里嵌着经年累月的霜气,“这黑松岭邪乎得很,尤其过了‘老风口’,连兔子都不敢走夜道。” 

 王大海裹紧了军大衣,帆布包里的勘探仪器硌得后背生疼。他是省地质队派来的技术员,要在开春前完成黑松岭的矿产普查。地图上,这片位于长白山余脉的山林被标成一片空白,只有几个模糊的地名——“老风口”“迷魂凼”“红棉袄沟”。队长临走前拍着他的肩膀:“大海,这活儿苦,但咱地质队的人,啥时候怕过苦?” 

 他当时没怕,可此刻站在黑松岭脚下,看着漫山遍野的黑松像鬼影似的歪歪扭扭地戳在雪地里,风卷着雪沫子往脖子里钻,他心里突然发毛。 

 “大爷,我得去。队里等着数据呢。”王大海把帆布包往肩上提了提,“您知道‘红棉袄沟’怎么走不?地图上说那儿有个废弃的伐木点,我想先去那儿落脚。” 

 老汉猛地呛了口烟,咳嗽得像台破旧的风箱:“红棉袄沟?你去那儿干啥?那地方……那地方死过人!” 

 伐木点的木屋比想象中完好。屋顶的积雪压弯了椽子,门轴冻得吱呀作响,推开门时,一股混合着霉味和松油味的寒气扑面而来。屋里的土炕塌陷了一半,墙角堆着生锈的锯子和斧头,灶台上的铁锅结着厚厚的冰碴。 

 王大海生了堆火,松木在铁盆里烧得噼啪响,火光映得墙上的影子忽明忽暗。他翻出包里的压缩饼干,就着热水啃了两口,忽然听见门外传来“簌簌”的声音,像是有人踩在雪地上。 

 “谁?”他抄起身边的地质锤,警惕地望向门口。!墈`书¢屋. !首.发\ 

 门帘被风吹得晃了晃,雪沫子灌进来,却不见人影。王大海松了口气,大概是风声吧。他转身想去翻找木屋的旧物,看看能不能找到些关于伐木点的线索,却在炕角发现了一个褪色的蓝布包。 

 包里是一本泛黄的账本,封皮上写着“黑松岭伐木队1973年收支明细”。他翻开第一页,字迹潦草,记录着工人们的工资和木材的数量。翻到最后几页时,一行红色的字迹突然刺入眼帘: 

 “12月17日,小雪。李红梅失踪。全体队员进山搜寻,至红棉袄沟,见雪地有红布一片,未见人影。” 

 李红梅?红棉袄沟?王大海心里咯噔一下。他想起赶车老汉的话——“那地方死过人”。 

 第二天清晨,王大海背上仪器,按照地图的指示向红棉袄沟出发。老风口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他不得不低下头,顺着前人踩出的雪窝子往前走。越往山里走,松树越密,阳光被枝叶切割成碎片,落在雪地上,泛着诡异的蓝光。 

 走到一处陡坡时,他忽然看见雪地上有一串脚印。 

 脚印很小,像是女人的绣花鞋踩出来的,红色的,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格外显眼。王大海蹲下身,用手摸了摸脚印边缘,雪是松的,显然是刚留下不久。可这荒山野岭的,怎么会有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