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短篇灵异故事宽甸吴彦祖
第二十章 《宽甸迷雾:响水寺的百年回响》
2018年深秋,陈默背着褪色的帆布包站在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客运站外,冷冽的空气裹着鸭绿江的潮气钻进衣领。~精?武,小¨税+网. \已·发¨布\最?芯~蟑/結¨他是土生土长的宽甸人,十岁那年随父母搬去沈阳,如今三十五岁,因公司裁员失业,又恰逢祖母病重,便索性辞了职,带着一身疲惫回到这座群山环抱的小县城。
祖母家在青山沟镇的一个老村落,院子里那棵三百年的核桃树依旧枝繁叶茂,只是西侧厢房的木门上,几道深褐色的抓痕比记忆中更清晰了。“那是民国二十六年,山里的‘东西’闹得凶时留下的。”祖母躺在炕上,枯瘦的手指指向厢房,“你太爷爷说,那会儿这屋里住着个‘穿蓝布衫的女人’,总在半夜哭。”
陈默只当是老人的糊涂话。他收拾厢房时,在炕洞深处摸到一个生锈的铁皮盒,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用毛笔歪歪扭扭写着:“光绪三十一年,响水寺住持清慧圆寂,临终前嘱咐封闭后殿,言‘怨气不散,百年必出祸端’……”纸页边缘还粘着几缕乌黑的长发,散发着潮湿的霉味。
村里的老人都说,宽甸最邪门的地方不是深山老林,而是城西三十里外的响水寺。寺庙始建于唐代,因寺后瀑布声如雷鸣得名,可自民国起就成了废墟,只余下断壁残垣和疯长的野草。·兰!兰′文-学¨ ,嶵/欣\漳`劫¨埂,欣.筷~祖母反复叮嘱:“千万别去响水寺,尤其是后殿,那里的台阶不能踩,踩了会被‘缠上’。”
陈默本不信鬼神,首到一周后的雨夜。那晚他被一阵女人的哭声惊醒,声音似有若无,像从地底钻出来。他摸到厢房门口,借着月光看见木门上的抓痕正缓缓渗出血珠,而院子里的核桃树下,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白衣、长发,裙摆湿漉漉地滴着水,正是祖母口中“穿蓝布衫的女人”的模样。
第二天,陈默揣着铁皮盒里的纸去镇上找退休教师老王头。老王头是宽甸有名的“百事通”,戴着老花镜看了半晌,脸色突然变了:“这是你太爷爷陈守义的笔迹!他年轻时是响水寺的杂役,光绪三十一年清慧住持圆寂后,是他亲手封了后殿的石门。”老王头压低声音,“听说清慧圆寂前,寺里死了七个香客,都是在后殿台阶上摔断脖子的,死状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