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东北黑土谜影:苞米地的人形》(下)(第2页)

 法医则更为谨慎,他们在强光下开始仔细勘查那“残骸”周围的地面,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刮取着焦黑地面上的黑色残留粉末样品,装入不同的样本袋密封、编号。其中一位法医注意到“残骸”腰部及下方粘附的那些焦黑块状物,用镊子极其小心地夹取了一点碎屑:“高度碳化,有油脂渗出……不排除有微量生物组织成分。·午^4!看·书^ *已`发_布+罪~新_漳?劫!”这声音很轻,但李卫国听得真切,心又是一沉。 

 就在这时,小学校长张月华老师也坐着会计的摩托车赶到了。她是六十年代的老中专生,学农学的,在靠山屯教书几十年,威望很高。她走到警戒线边,戴上了老林递过来的口罩,隔着几米远,在矿灯和晨曦的光线下眯着眼睛看。 

 看了好一阵,张老师的眉头越皱越紧,她忽然拍了拍腿:“哎呀!李书记!秦所!你们看这位置!再往前走二三十步,不就是前些年乡里在这片勘测说可能有点煤层露头的地方吗?” 

 这句话像一道电流击中了李卫国!他猛地瞪大眼睛:“煤层?!”前几年确实有过勘探队说这里地质构造复杂,有点劣质的薄煤层,但储量太少,不值得开采,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没人再想起这事! 

 张老师努力回忆着:“对!那勘探队的小本本上好像提过一句……说是附近要是有沼气或者其它易燃气体渗上来,碰上明火……就能燃……” 

 李卫国脑海里瞬间闪过昨晚那焦灼的“人影”:强光照射下剧烈收缩、爆燃、火星、浓烟、刺鼻的混合焦臭!这不就是气体在有限空间(那几颗密集苞米秆基部形成的隐蔽空间)内遇强光源(高强度矿灯)局部高温引发的瞬时爆燃现象吗?!那“人形”…那“人形”很可能是地质活动(煤层露头缓慢渗出的混合气体如沼气、甚至可能混有少量浅层油田伴生气或硫铁矿氧化生成的硫化氢?)长期在地下富集,并缓慢渗透到地表浅层后,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比如刚下过雨、天气闷热,植物根系呼吸产生的特定气体微环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体浓度“包”!这个“气体包”因比重或温度原因,悬浮在地表植被根部附近。当有人无意中靠近或扰动,它就移动,看起来像“人影”;遇到强光源聚焦,局部温度瞬间升高,或者静电触发,它就爆燃了!昨晚爆燃后形成的焦糊物主要是烧焦的苞米须根、根际土壤有机质以及被瞬间点燃的微生物群?那些像“焦炭”的人形轮廓,其实是爆燃瞬间高温气流猛烈上升时,对周围空气产生的强烈视觉效果加上地面残留物粘连形成的某种巧合? 

 “沼气包?!”王建国也反应过来了,“那玩意儿真能害人!憋在个洞里,闷个耗子都能炸开!要是人点了火靠近……” 

 老林迅速采样分析结果出来了,他拿着检测仪的初步读数走过来:“空气样本检测到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显著异常,接近报警阈值!另外检出了硫化氢特征臭气!土壤残留物确实包含大量植物纤维碳化物和不完全燃烧的有机质炭化颗粒!强光照射引发区域瞬时气体燃烧的可能性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