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松花江中心医院诡事录》

 1997年深冬,松花江面冻得能跑卡车,哈尔滨的雪没完没了地下。^z¨h¢a*o_h/a\o~z^h^a~n,.?c¢o-m-松花江中心医院东北角的太平间,老锅炉房的热气到这儿就散了,铁门一开,寒气像刀子似的往骨头缝里钻。张守根值了二十多年夜,棉帽檐上总挂着一层白霜,手里那把磨得锃亮的铜钥匙,能打开太平间三道铁门。 

 “小刘,交班。”张守根把登记簿甩给实习护士,声音哑得像砂纸磨铁,“4号柜新来的,车祸撞碎了半边脸,家属明早来认尸。” 

 刘玉竹咽了口唾沫,白炽灯管嗡嗡响,照得停尸柜的金属把手泛青光。她瞥见登记簿的“死亡时间”栏上有个墨水印子,像是谁用指甲划了个“仝”字。 

 “张叔,这字……” 

 “少看!少问!”老张猛灌一口白酒,喉结滚动,“记住,过了十点听见敲铁管声,别出值班室!” 

 那晚风雪搅天,暖气片突然“咣当”震了一下。刘玉竹缩在值班室看《妇产科学》,却听见走廊传来“嗒、嗒、嗒”的脚步声——分明是胶底鞋踩在水磨石地上的声音,可太平间门口铺的是防滑毯。 

 “谁?”她举着手电冲出去,惨白的光圈里只有一排停尸柜。寒气突地裹住她脚踝,低头一看:湿漉漉的脚印从3号柜一路漫到门口,形状像是老式解放鞋,印子边缘结着薄冰。 

 3号柜是空的。登记簿上写着:“林秀娥,女,62岁,尿毒症,1996年12月17日。” 

 急诊科医生陆明远连着三天做同一个梦:灰蒙蒙的走廊尽头,一个驼背老太太蹲着擦地,抹布滴滴答答往下淌黑水。?晓*税~C·m,s_ ·追^嶵·歆/漳′节~他总在闻到煤油味时惊醒——那味道像极了老式煤油炉子,可医院十年前就通了煤气。 

 “陆大夫,307床闹腾呢!”护士气喘吁吁拍门,“非说窗户外头有人唱二人转!” 

 307住的是伐木场退休工人赵永贵。老头瞪着眼指向窗外:“穿蓝棉袄的老太太!扒着铁栏杆唱《王二姐思夫》,唱完就往玻璃上贴‘喜’字!” 

 陆明远心下一凛。松花江沿岸旧俗:横死的人家得在窗户贴红喜冲煞。他掀开赵永贵枕头,底下竟压着半张裁歪的朱砂红纸,纸边还粘着煤灰。 

 “您见过她?” 

 “二十年前,锅炉房胡春娥啊!”赵永贵突然压低声音,“她男人出工伤死了,厂里不给赔钱,大年三十抱着煤油炉子跳了锅炉房!” 

 陆明远冲下楼时,正撞见张守根在扫雪。老头听罢,铁锹“哐当”砸地上:“胡春娥的尸首当年就是我抬进太平间的!冻得像根冰柱子,怀里还紧攥着个‘仝’字铁牌——那是七十年代锅炉工安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