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这泾洛之渠,他非炸不可!(第2页)

 

 阿木点了点头:“我知道。我回头会去信去东郡那边催一催,一定在老李回长安城之前将此事办好!”
 

 听阿木的话如此笃定,棠姬也不好再说什么了。=*d0\0?·&小?说.?网%? ?~更°%新*最?快·x!
 

 两人在书房里争论半天,脸红脖子粗的,就连房间都有些气闷。
 

 阿木走到窗边打开窗子通了通风,抬眼便看到了远处的泾水。泾水旁边的泾洛之渠如同俯卧的巨龙,虽未通水,但也已见雏形。
 

 泾水和渭水在都城附近交汇,泾水穿过都城,供给城中百姓饮水、灌溉。泾洛之渠附近也是无边际的田野,眼下正是秋收的季节,田野间有许多干活儿的农人,男女老幼齐上阵,三五成群地收获菽豆和粟米。
 

 千年前的百姓对于种田还没有丰富的经验,基本上都是缦田而种,田地里不开沟垄,随意撒播,也不浇水施肥,只等种子自然生长。在这种完全靠天吃饭的种植方式下,农作物顶多一年一熟,并且生长随意,产量不高。
 

 近几百年来老百姓研究出了更好的种田方式,大家每年深耕田地并开沟垄,也严格观测农时,选择与节气最适合的粮食播种收获,已经可以做到两年三熟。农作物在规整的沟垄中生长,又得百姓浇水施肥,既抗风又抗旱,产量也比以往翻了倍。
 

 关中的百姓基本上都会在头一年的秋季种下冬小麦,等次年夏初收获,然后在麦子收获之后种上菽、粟。菽和粟虽是粗粮,但长得很快,一个季度就能长成,秋季就可以收获。等菽、粟收获之后,百姓又可以在秋季种下冬小麦,如此循环往复。
 

 现在已经进九月了,菽、粟收完之后就到了冬小麦播种的时候。小麦播种的农时大概在这一个月上下,其间需要水源灌溉,恰巧泾洛之渠的完工之期也就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如果泾洛之渠能够顺利竣工通水,可以灌溉周遭四万顷的土地,其中很多根本长不出庄稼的盐碱地也会被泾水中携带的泥沙滋养,在明年夏初的时候结出一粒粒饱满的麦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