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画中有画(第2页)

 ...... 

 泉城,省博物馆的一间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里面的人头也没抬的说道。 

 “你个老小子在看啥呢?这么聚精会神的!连头都不抬一下,不欢迎我来还是怎么地?”进门来的这个人嗔道。 

 里面的人抬眼一看,朝着办公桌对面的椅子撇撇嘴,“自己坐下,还等着我沏茶倒水的伺候你啊?有事说事儿,别装大尾巴狼,没看我正忙着呢嘛!” 

 “嘿,你个老东西,你不会是又淘到了啥宝贝了吧?赶紧给我看看!”说着那人就站起身来。-优*品~暁?说^徃′ ·埂,辛^最!快¨ 

 “你坐下,别动啊,别动。” 

 门,轻轻的一声响,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人走了进来,笑嘻嘻的说道,“吴老师,您老先坐着,我给您沏茶。” 

 手脚麻利的沏好茶,这个人倒了两杯热茶,分别放在两个人跟前,然后说道,“吴老师,您这几天没来,我师父淘到宝了,这几天天天的在研究呢。” 

 “小隋,你跟我说说,他淘到什么了?”这个吴老师急切的问道。 

 小隋,大名叫隋洪涛,是省博物馆的一名研究人员,也是屋里正看书的王涛老师的徒弟。王涛是鲁省大学的一名历史系教授,对古书籍,古画作等的鉴赏,修复有很深的研究。 

 这个吴老师,叫吴大山,京城人,是在古玩行里鼎鼎大名的瓷器鉴定大师。不仅对瓷器很有研究,对书法画作也研究颇深,而且自己的书法也拿得出手。因为古玩鉴定的缘故,和王涛交往几十年,两人私交甚厚。这次是去青岛参加一个亲戚家的后辈的婚礼,婚礼结束后来济城看望一下老友王涛。 

 “老师从市场上淘了一套古书《春秋属辞》,”隋洪涛说道。 

 “一套?那是多少本啊?” 

 “十五本。”没等隋洪涛回答,王涛接上了话。 

 “十五本?给我一本看看。”说着吴大山伸出了手去。 

 “小心点儿,别给我弄坏了。”王涛哼了一声,递给了吴大山一本儿。 

 吴大山从兜里掏出一副白手套,戴在手上,然后才翻开平放在桌面上的书页。一页一页的从头翻看到尾,然后又把封皮仔细的研究了一番才说道,“这书好像有几百年了吧?保存的还算可以啊。” 

 “这应该是元末明初时候的刻本。你看,此书有很明显的断代标记。明初刊印的书籍基本上延续了元朝时的特征,装订采用包背形式,版式为大黑口,字体是软体赵孟頫字体,刊刻精美。全书字体,版式皆甚统一,未见任何补版痕迹,字迹完好。其开版极为精雅,字体笔划舒展,版心为细黑口,下记刻工名与字数,版心狭小,极有宋版遗风。书上有铃印多枚,保存完好,版面清爽,品相上佳。尤其是几百年下来,历经战乱风雨全套保存的都比较完整无损,实属难得。” 

 “嗯。不错的物件。你说你运气咋就这么好呢?随随便便的出去逛逛就能淘到好东西?”吴大山羡慕地说道,“要不的明天你也陪我出去到市场淘淘宝?” 

 “那是,你也不看我是谁?人品好!你去淘宝啊,那就不好说喽,就你那人品啊,弄不好会爆掉的哦,有好物件也得躲着你走了。哈哈哈”王涛调侃着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