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平平淡淡中的亲情

 “嗯,刚回来。+p?i?n_g+f,a¢n¢b_o~o.k!.~c_o^m,大婶忙啥呢?” 关羽拍了拍身上的寒气,笑着冲院门口抱柴火的邻居大婶点头。 

 “这不正抱柴火回去炖鸡嘛。” 大婶用围裙擦了擦手,眯着眼往关羽身后的胡同瞅了瞅,“你妈估计也在灶上忙呢,我这隔着墙都闻着肉香了,准是知道你今儿回来。” 

 “嗯,那我先回了。” 关羽应着,脚步轻快地拐进自家院门。 

 “妈,姐,我回来了!” 刚进院子,就见母亲和姐姐迎了出来。母亲的头发比去年白了些,却依旧梳得整整齐齐,姐姐关玲手里还攥着块没纳完的鞋底,线轱辘在围裙上晃悠。 

 “快过来让妈瞧瞧。” 母亲拉过他的手,指腹摩挲着他手背上的薄茧,眼眶有点红,“瘦了,真瘦了不少,在外头肯定没好好吃饭。” 

 “坐了一宿火车吧?累坏了吧?” 关玲把鞋底往兜里一塞,伸手想接过他肩上的包,“我给你烧点热水泡泡脚。” 

 听着这熟悉的念叨,关羽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似的,暖烘烘的。这就是家啊,不管走多远,总有两双眼睛盯着归程,总有两句唠叨等着熨帖漂泊的疲惫。他笑着拍了拍姐姐的手:“不累,包里没沉东西。” 

 拉着母亲往里走,关玲在身后跟着掀门帘。屋里飘着淡淡的煤烟味,父亲关锋正坐在藤椅上抽烟,烟圈在他鼻尖打着旋儿。炕头上的收音机正热热闹闹地响着,刘兰芳那清亮的嗓音把《杨家将》讲得绘声绘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桥段听得人心里发烫。 

 屋里的摆设和他上学时一模一样,连柜橱上的靠山镜都没挪过地方。北墙的红漆木柜亮堂堂的,想来母亲常擦;柜橱两侧的椅子腿包着铁皮,是他小时候调皮磨坏了,父亲亲手敲上去的;炕边那把椅子的扶手上,还留着他用钢笔刻下的歪扭名字。¢看-书+君? ?已*发-布^罪!新\章,劫, 

 炕上铺着簇新的蓝底碎花炕被,上面盖着条粉红大炕单,看着就暖和。自家烧的土暖气在墙角嗡嗡响,暖气片摸上去烫手,把寒冬牢牢挡在了门外。 

 关锋见他进来,烟锅在鞋底磕了磕,刚要起身又坐下了,眼皮抬了抬:“从哪儿回来的?” 

 “爸,从泉城回来的。昨儿晚上的火车,今早到的市里。” 关羽挨着炕沿坐下,顺手把父亲的空烟锅塞进烟袋里,从兜里掏出一个烟盒,撕开,弹出一根香烟递给他,拿起桌上的火柴点上。 

 “我刚才听外头小子们说,你是坐出租车回来的?” 关锋吸了口烟,眉头皱成个疙瘩,“赚大钱了?那得好几十块呢!” 

 话里的不满像冰块似的往外冒。当初关羽要辞掉乡政府的工作,关锋差点没气晕过去。在他眼里,那可是铁饭碗,家里供他念完大学不容易,咋就说扔就扔?万一在外头混砸了,大学不就白念了?可关羽那性子,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他最后也只能叹着气作罢:儿大不由爹。 

 关羽哪能不知道父亲的心思,嘿嘿一笑,从包里掏出条红塔山:“爸,别气了,给您带的烟。” 他把烟往父亲怀里一塞,“出去一年多,我算开了眼。大城市机会是多,窝在乡政府那小地方,这辈子都不知道天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