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还算数不?(第2页)
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精`武.小_税,旺¢ ?追*嶵?歆!彰_踕.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看显色与气泡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老王也点头:“我补充一点,这罐子的内壁有胎接痕,是分段制作的,这也是元代瓷器的特点。而且胎质坚硬,手感厚重,不像是现代仿品。”
“就是没见过真品实物,没法比对,心里还是有点没底。” 老谢皱着眉说,“不过单从这些特征来看,假不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虽然都不敢打包票,但语气里的认可越来越明显。关羽听着,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算落了地。
确定青花瓷罐极有可能是真品后,房间里的气氛顿时变了。丁启明等人看关羽的眼神都变了,带着几分羡慕和探究。
几个人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最终认定这应该是一件真品。
“小兄弟,这罐子…… 你是从哪儿得来的?” 丁启明忍不住问道。
关羽笑了笑:“昨天买回来的。”
“昨天?从哪儿买的?” 众人都来了兴致,纷纷凑上前。
“先是在古玩市场大厅一层买了个盖子,还没上二层呢,人家关门了。” 关羽慢悠悠地说,“出来后在门口地摊上看到了这个罐子,没想到盖子和罐子刚好能配上,我也觉得挺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