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天海集团

 “董事长,大小姐回来了!”在天海集团总部大楼的董事长办公室里,一个看上去有六十岁左右,头发有些花白的男人说道。,暁\税/宅′ \哽+辛.最*快+ 

 “晓晓回来了?她怎么样,受伤了吗?”天海集团的董事长潘福平一下子站了起来急忙说道。 

 “没有受伤。是被警察送回来的。” 

 “黑伯,晓晓现在哪里?”潘福平问道。 

 “在家里呢。”黑伯说道。 

 “哦。”答应了一声后,潘福平陷入了沉思中,黑伯没有说话,也没有出去,就静静地站在旁边。 

 说起黑伯和潘福平的关系来,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 

 公司里认识的人都叫他黑伯,但是没人知道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 

 恐怕只有黑伯和潘福平两人才知道内情了。 

 十几年前,华夏国那场席卷全国的大动乱刚刚过去,各地都是百废待兴,人们还都处于一种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之中。 

 在这个时候,伟人的第一次南巡出现了。 

 南巡讲话仿佛是一把劈开桎梏的利刃,又仿佛是一盏明灯荡涤了迷雾。 

 南巡讲话充满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急迫感。 

 伟人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南巡讲话清晰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对于很多人提到改革开放是不是会弱化社会主义的领导地位,资本主义进来后会不会改变社会性质的问题。 

 伟人说,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得*书_城, ~首*发- 

 “三个有利于”成为此后华夏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标准。 

 伟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一锤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也加速了对内开放、对民企开放的步伐。 

 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些头脑聪明,反应快的人,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的某些人,迅速寻找各种商机, 

 把小作坊做成了大公司,把破产企业兼并了成为集团公司,大变革大发展首先在南方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潘福平那时候还是沪市郊县某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的村办油坊的一名普通榨油工人。 

 此时这个小油坊一共有六个人,但是因为经营不善,不但没有多少盈利,除去人工费和需要上交的管理费,还亏损不少。 

 每天干活不轻松,还赚不到钱,这几个工人颇有怨言。 

 此时,南巡讲话发表后,潘福平意识到机会可能来了。就凑了一些钱把这小油坊买了下来。 

 自己做厂长,同样聘用了那几个工人,但是经营的模式却改变了。 

 油坊不再只是接受村民们的来料加工,而是主动寻料加工,然后卖出榨出的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