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古玩交流会场(第3页)
九十年代开始,张大千的画作拍卖价格节节上涨。张大千是中国卖画较早的现代画家。
27岁时就在上海首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卖,当时展出了一百幅作品,全部卖光,奠定了他从此走向职业画家的基础。
1958年,他以一幅《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伟大画家之一。
1963年在美国展出的大屏巨幅荷花,被《读者文摘》社用六万美金购下收藏,创下了当时国画的最高价格。
1965年,在巴黎举办的画展上,张大千的六幅泼墨荷花通景屏被美国藏家以十西万美元购得,再创中国画的最高价。
自此之后,张大千的画开始在海外拍卖市场上频频亮相,拍卖成交价不断刷新。
1987年《桃源图》在苏富比拍卖中成交价为187万港元;
1989年他的《松壑飞泉图》在苏富比拍卖中成交价为287万港币;
1991年他的《灵岩山色》在佳士得拍卖中成交价为429万港元;
1992年《青城山》拍卖成交价为748万港币;
1994年的《幽谷图》在苏富比拍卖中成交价为816万港币。
1993年春拍平均市价达到了每平尺84627元人民币,1994年,1995年走势比较平稳,基本上在每平尺35300元上下波动。
谁也没想到第二件拍品就是张大千的书法软片。
稍稍沉寂了两三分钟后,此起彼伏的叫价声就热闹了起来。
经过了激烈的竞价,最后成交价在45万元人民币上停了下来,一个来自于粤省的老者拍下了此书法作品。
在主持人的不断煽情下,拍卖场的热情空前高涨。不知不觉间七八十件拍品都花落有主儿了。
关羽一首看着,没有出手。在拍卖会上买古玩,不是关羽的选择。
关羽一首的目标就是低价捡漏,拍卖会上那么多人竞价,怎么可能会有便宜可捡呢?所以一首坐在座位上没动。
“下一件拍品是田黄瑞兽印章,印章高十公分,底边五公分,净重509克。底价38万,每次加价不低于一千元。”
经过数次竞价,最终被赣省的一个收藏者以75万元竞得。
“下一件拍品为一只翡翠手镯,据考证此玉镯是乾隆时期的。
纯种高冰种阳绿,底子干净,肉质极其细腻,完美无裂,品相饱满大气,晶莹剔透。底价一百万,每次加价不低于五千元。”
随着主持人的话语,关羽的注意力也开始落到了这镯子上。
并非是关羽要买下它,而是关羽要通过这个竞拍了解翡翠饰品的市场行情,
毕竟自己现在开了一个专门售卖翡翠饰品的珠宝公司了,不熟悉行情怎么行呢?
经过热烈的竞价,最终成交价停在了三百七十万元。
看到这个价格,关羽也是不禁咂舌。
按照这行情,自己手里那么多的翡翠原石,可以做出多少手镯来啊?就算卖不掉这么高的价钱,那也是个不可估摸的天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