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新发现(第3页)

 残片上的 “海浪” 符号与山洞墙壁的图腾完全吻合,边缘还残留着烧焦的痕迹,显然是从沉船上断裂下来的。 

 “这就对了!” 

 王教授激动地说,“宋代南海贸易频繁,渔民常与商船往来,商船失事时,渔民可能会在附近岛屿留下标记,方便后续打捞。 

 这个山洞就是当时的‘标记点’,石板和船板上的符号,就是记录沉船位置的‘密码’!” 

 众人围着石板和船板残片,越看越觉得神奇。 

 关羽再次用灵玉感应,这次不仅吊坠震颤,连船板残片上都泛起微弱的光晕,与石板的光晕相互呼应。 

 “灵玉能连接这些古代器物的气息。” 

 他若有所思,“说不定能通过灵玉,还原更多关于沉船的细节。” 

 等王教授和两个考古队员离开之后,关羽让三女退后,将灵玉放在石板中央,指尖持续注入灵气。 

 淡绿色的灵光从灵玉中扩散开来,笼罩住石板和船板残片,光晕渐渐变得浓郁,甚至在空气中勾勒出模糊的影像。 

 那是一艘宋代商船在海浪中航行的画面,船上堆满了木箱,突然遭遇风暴,船身倾斜。 

 船员们将刻有符号的木板扔进海里,随后渔船赶来,,渔民驾着小船救援,却只捡到几块断裂的船板。 

 为了记住沉船位置,便在山洞刻下符号,还把船板残片嵌在沉船附近的滩涂旁边做佐证。 

 “太神奇了!” 

 苏菲忍不住惊叹,“这简首像在看古代的纪录片!” 

 傍晚时分,众人回到沙滩。 

 考古队己经清理出更多文物,除了青花瓷、铜钱,还有几件保存完好的丝绸衣物和青铜器皿。 

 关羽将灵玉靠近青铜器皿,器皿上立刻泛起光晕,影像中竟出现了工匠铸造青铜器的场景 。 

 原来这些青铜器是当时的 “贸易货币”,用来与东南亚国家交换香料和宝石。 

 叶青筠举着相机拍摄,苏菲在一旁记录文物特征,李桐瑶则帮着考古队整理物资,没人提灵玉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