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新情况(第3页)

 年轻人的标语内容模糊,大多是 “反对管制”“自由交易” 之类的口号,却没明确指向,更像是故意制造混乱,分散公众注意力。 

 她用手机拍下这一幕,发给关羽:“铜锣湾信义帮成员煽动年轻人制造混乱,疑似转移视线,掩护其他非法活动。” 

 此时的关羽,正和赵磊在油麻地的一家茶馆里,对面坐着赵磊的老熟人阿海 。 

 阿海在香港江湖混了十几年,对各帮派的情况了如指掌。 

 “关先生,你们查到的西海帮只是小角色。” 

 阿海喝了口茶,声音压得极低,“真正在背后搞事的,是和盛记和与信义帮。 

 和盛记控制着物流,信义帮负责在街头造势,西海帮只是帮他们看码头仓库,收点小钱。” 

 关羽皱起眉:“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合作?” 

 “还不是为了钱!” 

 阿海撇撇嘴,“我听说有境外势力给他们钱,让他们在回归前搞乱香港。 

 和盛记负责把‘货’运进来,信义帮负责在街上制造混乱,吸引警方注意力,西海帮则负责看守‘货’,三方分工明确,互不干涉,却又相互配合。” 

 赵磊补充道:“之前我们查到的‘昌兴号’货船,船主就是和盛记的人。 

 每次货船靠岸,都是和盛记的人负责把‘货’从码头运到各个仓库,西海帮只负责在码头接货,不参与后续运输。” 

 关羽点点头,心里的脉络逐渐清晰 。 

 境外势力(港英情报处)提供资金,通过周坤的空壳公司拆分流转,分别流向和盛记(物流运输)、信义帮(街头造势)、西海帮(码头管控)、盛昌古董行(资金中转)。 

 形成一个分工明确、相互勾连的非法网络,目的就是在回归前制造混乱,破坏香港的社会秩序。 

 “阿海,你知道他们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 关羽问道,目光紧紧盯着阿海。 

 阿海犹豫了片刻,才低声说:“我听说他们准备在月底搞个大动作,具体是什么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