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瑞雪兆丰年,好兆头啊!(加更)(第2页)
三眼儿学会了开车,陈建国找人给他的驾照。
家里人也渐渐适应了三眼儿的存在,尤其是小丫头陈薇,总是缠着三眼儿,让他教自己变魔术。
陈建国笑骂道:“小兔崽子还挺能摆谱,这么点岁数就给自己找个司机。”
陈旭东几乎每周都要去一趟春城,陪高莹莹吃饭、聊天、逛街。
每次去春城,也会与房天宇、秦朗喝一顿酒,三人的‘师徒感情’也在慢慢升温。,8!6′k?a·n^s?h?u·.¨n-e*t+
高莹莹看见三眼儿时,满脸的吃惊,在陈旭东耳边小声问道:“你怎么把这个贼放在自己身边?”
“人家改邪归正,弃暗投明了,现在他是我兄弟,我司机!别用老眼光看人。”陈旭东笑着答道。
高莹莹不高兴的撇撇嘴,不过什么也没说。
-----
1990年,辽河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也更大一些。
11月12日,天空下起鹅毛大雪。
冬天的第一场雪很黏、很湿,风吹不散。
大地白茫茫一片,乡村的小路上鲜有行人,只有孩子们在雪地里撒欢打滚。
这时候,东北大多数的农村人,己经开始了猫冬。
而在玉田村,大地里一片繁忙。
村民、技术员、大学生,全部加起来有500多号人,有手拿着铁锹,有人拿着扫帚,在清理蔬菜大棚的积雪。
这场雪,己经整整下了半天,地上的积雪差不多有15公分。
王大山略显佝偻的身躯,立于纷飞大雪之中,正嘶哑地指挥着,他挥动的手臂,宛如风雪中矗立的旗帜。
人们应声而动,铁锹和扫帚翻飞,雪沫西溅,急促的喘息和铲雪声交织一片,汇成紧张劳作的交响。
站在王大山身旁的陈旭东,愁容满面。
这样下去不行啊,据天气预报说,这场雪要持续到明天,仅凭这些人根本干不完。
要是让这些人坚持到明天,都得累趴下,明天就没人料理大棚里的蔬菜了。
陈旭东想了想,和王大山说道:
“王爷,我去趟村委会,给我爸打个电话,让他从其他村子叫些人来,替换一下村里的乡亲们。”
王大山点点头,叹了口气,“唉,也只能这样了!”
来到村委会,10来个女大学生和村里的女人们,正在忙着添柴烧水,准备煮几锅生姜水,为清雪的人驱寒。
陈旭东和她们打了声招呼,走进办公室,拿起桌上的电话,就给陈建国打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