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你大棚里的蔬菜,只能卖给我
桑塔纳、夏利、面包车等等,大大小小的车,来了30多辆。
这些人主要都是奉京、春城的蔬菜批发商,还有几个辽河市本地的蔬菜批发商。
再有一个星期,黄瓜就到了采摘的时候。
这些蔬菜批发商,刚把车开进玉田村,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
田间密密麻麻的蔬菜大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如此大规模的蔬菜大棚,不仅在白山省少有,就是整个东北也是难得一见。
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走进大棚里看一看,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钱啊。
在陈旭东、王大山的带领下,这些蔬菜批发商参观了各个品类的蔬菜大棚。
大棚里,大部分的黄瓜己经成熟,韭菜、芹菜再有10天也可以收割,青椒和西红柿,还要再等上20天左右。
这些菜贩子一人摘了根黄瓜,也不洗,用手擦了擦就放进嘴里,清脆、爽口、水分充足。
最后来到农大的实验大棚,看着大棚里的西瓜、草莓,众人两眼放光。
“这些品种还处于实验阶段,想要上市销售,估计得等到明年。”
众人听陈旭东说完,眼里的光瞬间黯淡下来,脸上露出遗憾的表情。
看完蔬菜大棚,按照正常流程,就到了谈价格的环节。/山?芭·看^书\罔_ _埂′鑫~罪?全-
不过,在东北,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在酒桌上进行的,不止是在90年代,无论是70、80年代,还是到21世纪,一首都是如此。
东北的酒桌文化确实自带“聊事”的属性,这背后藏着地域性格、历史沉淀和人情社会的密码,挺有说道的。
天寒地冻的气候里,热酒暖身,一桌人围坐,酒杯一碰,拘谨先散了大半。
东北人讲究“实在”,觉得酒桌上没那么多弯弯绕,喝透了、聊开了,心里的话才好往外掏。
不管是谈生意、解矛盾,还是托人办事,先在酒桌上“热场”。
敬几轮酒,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距离拉近了,再把正事摆出来,往往比冷着脸坐在办公室里更顺溜。
酒桌也是“试人”的地方:看你喝酒爽不爽快,待人够不够实在,能不能“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