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发酵的阴谋在冒泡

天刚亮,宋甜就蹲在冰窖口,手里捧着一碗黏糊糊的米浆。

昨夜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这米不对劲——不是坏,是“活”了。

她指尖轻轻搅了搅,一股微酸的气味钻进鼻腔,闭眼,舌尖仿佛有电流窜过,【食材共鸣】瞬间接通——菌丝在米浆里爬行,像无数小手在揉面,产气、发热、代谢,节奏整齐得不像自然发酵。

“有人动过手。”她猛地睁开眼,把碗放下。

这不是普通的霉变,是精准控温控湿后的定向发酵。谁能在宫里悄无声息地做到这一步?米面库钥匙归李公公管,可他连酵母是啥都分不清,更别说养菌种了。

她起身进灶房,抓了把前些日子晒干的野菌粉,混进米浆,揉成团子,搁在暖灶边。面团鼓起来的速度比她预想快得多,半个时辰不到,表面已经冒泡,一串串挤着往上顶,像水下煮开了锅。

她拿银针轻轻一戳,气泡“啪”地破开,喷出一股带酸味的白气。这反应太熟了——现代毒理课讲过,硫化物遇酸产气,汞剂遇热挥发,都会这样冒泡。可这是面团,不是毒药瓶!

她切下一小块生面,丢进清水。水慢慢浑了,无色无味,但底部沉了点细粉。她捞起来闻了闻,指甲刮了点粉末在掌心搓了搓——滑腻,偏油。

“加了东西。”她低声说。

不是自然发酵,是有人往米里掺了什么能促发反应的玩意儿,再让米受潮,等她拿来蒸煮,毒素就在热力下活了。吃一口两口没事,三天五天,肝肾就得悄悄坏掉。

她盯着那团越胀越大的面,忽然笑了:“好算计啊。米是库房的,灶是我的,毒是‘天然’的——锅还得我背。”

正说着,外头脚步响,一个小宫女捧着个金丝描凤的食盒进来,脸色发白。

“宋姑姑,宜妃娘娘送的佛跳墙,说太子爷连着熬了三夜,补补身子。”

宋甜没接,只抬手掀了条缝。一股浓香冲出来,当归的药气压着鲍鱼的鲜腥,闻着滋补,实则腻得发齁。她鼻翼微动,用【食材共鸣】轻轻一探——糟了。

当归遇热会释放莽草酸,鲍鱼蛋白偏碱性,两者结合,生成的化合物对肝脏有慢性损伤。单吃一次没事,连着吃七天,人就会疲乏、厌食、脸色发黄,看着像累的,其实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