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 章 逼宫! 这是赤裸裸的逼宫!(第3页)

 “禄大相,你口口声声古礼、惯例,言必称《周礼》,语不离《王制》。本官想问,你所循之古礼,是为何时之礼?是周公制礼作乐,怀柔远人之礼,还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以利相交之俗?”

 这一问,便显出了魏征的老辣。他没有纠缠于具体回礼多少,而是直接质疑对方所依凭的“礼”本身的时代性和纯洁性。

 禄东赞微微一怔,随即答道:“魏公明鉴。礼之精神,亘古不变,厚往薄来,彰显天朝气度,乃怀柔远人之核心,自周以降,莫不如此,外臣所学,乃是圣人之礼,非一时一地之俗。”

 “好一个圣人之礼!”魏征踏前一步,气势陡增。

 “《论语》有载,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禄大相,你今日率众跪逼陛下,言辞恳切,所为者,究竟是义,还是利?”

 “若为义,当体恤大唐连年天灾,国库不丰之艰难,主动请求减损回礼,方显友邦之义!”

 “若为利,则直索无妨,又何必披着古礼之外衣,行胁迫之实?此非君子所为,乃小人之举也!”

 魏征此言,如同利剑,直刺禄东赞的道德面具,试图将他从“维护古礼”的道德高地上拉下来。

 禄东赞眼中精光一闪,应对极快:“魏公此言,恕外臣不敢苟同!《礼记·曲礼》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我等藩国,倾其所有,献上贺礼,乃是遵循往之礼。大唐若以薄礼回之,便是来而不往,失礼在先!”

 “外臣等据理力争,正是为了维护“礼”之完整,此乃大义!若大唐果真艰难,更应遵循古礼,以厚礼展示陛下恩泽四海,安定人心,此方为化解艰难之上策!若因艰难而废礼,岂非因噎废食?”

 他巧妙地将“利”的指控,化解为对“礼”的维护,并且反将一军,指出大唐若因困难而减礼,反而是“失礼”和“因噎废食”,更暗示厚礼才能安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