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砚染星河
第255 章 小兕子:阿姐,不要吵架嘛,我们要给姐夫助威!(第3页)
他心中对林平安充满感激,若非林平安那日点醒并为他指明了“永镇西域”的出路,他或许还在长安这无形的漩涡中挣扎。
他自然不希望这位亦师亦友的“明白人”在此折戟沉沙。
李泰那双狭长的眸子在几位兄弟身上扫过,最终定格在李恪与李承乾之间。
他看到李承乾眉宇间的忧色,又瞥见李恪眼中对林平安的关切,不由心中一动。
他这位三皇兄,无论相貌、能力、气度,都酷似父皇,对李承乾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潜在威胁,若能挑起他们相争……
想到此处,李泰的呼吸都不由得急促了几分,他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三哥!”他先亲切地唤了李恪一声,随即转向李承乾:“太子哥哥,今日这场面,可真是不多见啊。”
他先是感慨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似是无意地问道:“说起来,林平安此人,行事虽常出人意料,但确实有经世之才。只是今日面对如此多的儒学泰斗,怕是凶多吉少!”
“若他此番落败,声名受损,不知对其日后为朝廷效力,会有多大影响?太子哥哥,您觉得呢?”
他这话问得看似关心林平安的前程,实则巧妙地将“林平安的处境”与“日后为朝廷效力”联系起来,暗指林平安的未来需要倚仗,而谁能给予这种倚仗?自然是未来的皇帝。
这无异于在李承乾和李恪之间,投下了一颗试探的石子,意在撩拨李承乾对李恪的戒心,暗示李恪与林平安过从甚密,可能结党。
李承乾闻言,眉头皱得更紧。
他自然听出了李泰话语中的挑唆之意,但涉及到林平安,他还是按捺不住开了口。
“四弟多虑了!平安之才,在于实干!即便今日辩论有所波折,其献土豆、制曲辕犁、平抑粮价之功,亦非虚言所能抹杀。朝廷用人,首重实绩!”
他这番话,既是反驳李泰,也是在为自己,或者说为未来的“朝廷”定调,隐隐彰显太子气度,同时也想观察李恪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