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我要改变

 报道深度揭露了鲜食玉米产业背后一条触目惊心的灰色产业链。-白~马?书·院~ .嶵_辛?蟑¢劫~哽\新^筷` 

 由于鲜食玉米赏味期极短,采摘后必须立刻进入冷链,否则糖分会迅速转化为淀粉,口感大打折扣。 

 这就给了许多中间商可乘之机。 

 他们利用农民信息闭塞、缺乏议价能力的弱点,在丰收季节,以极低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将地里的新鲜玉米“打包”收走。 

 农民们为了避免玉米烂在地里血本无归,只能含泪接受这“霸王条款”。 

 而这些被贱价收购的玉米,并没有立刻流向市场,而是被全数塞进了巨大的冷库里,变成了“冻龄美人”。 

 这些中间商囤积居奇,等到市场需求旺盛时,再将这些冷冻了一年、三年甚至五年的“僵尸玉米”取出来。 

 解冻后的玉米,口感早己荡然无存。 

 为了让它们“重焕新生”,工人们会将其浸泡在含有甜蜜素、玉米香精和防腐剂的黄色液体里,给它们“泡个澡”,重新赋予其虚假的香甜。 

 最后,这些经过“美容”的僵尸玉米,被套上真空包装,贴上“新鲜现摘”、“非转基因”等标签,摇身一变,以三倍于收购价的价格,堂而皇之地摆上各大超市的货架。 

 消费者花了高价,却吃到了毫无营养、甚至可能有害健康的工业产品。*y_d¢d,x~s^w?./c_o?m. 

 而真正辛苦种植的农民,却连成本都收不回,在产业链的最底端苦苦挣扎。 

 “无耻!卑劣!” 

 李旭看完报道,非常无语。 

 他最痛恨的,就是这种劣币驱逐良币、坑害农民和消费者的行为。 

 他建立丰收农场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农业变得更美好,让农民能有尊严地赚钱,让消费者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农产品。 

 而现在,这条“僵尸玉米”的产业链,无疑是在公然挑战他的底线。 

 “既然市场的规则出了问题,那就由我来建立一个新的规则。” 

 李旭的眼中燃起了熊熊怒火。 

 他决定下一个研究的项目,就是玉米。 

 他要种植一种全新的鲜食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