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不妥协(第2页)
【新鲜鸡蛋:4.5元/斤】
“咦?没涨?”吴老汉有些意外。
摊主是个爽朗的大姐,她一边忙着给顾客称重,一边笑着说:“大爷,今儿个不涨啦!听说国家粮库放粮了,饲料厂那边不缺料了,我们这进价也稳住了。”
吴老汉闻言,松了口气。¨微?趣′暁?说.罔· ·庚_辛.罪·筷¢
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
“那……也没掉价啊?”他小声嘀咕道。
大姐听见了,叹了口气说:“掉?哪有那么容易哦。现在谁都知道,国家放的粮,也就够用两个月。两个月以后怎么样,谁也说不准呢!大家心里都还慌着呢,这价格啊,下不来!”
吴老汉提着鸡蛋,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虽然价格没再涨,但那高悬的“4.5元”,就像一根刺,扎在每个消费者的心里。
这种复杂的情绪,也同样弥漫在网络上。
随着国家动用储备粮的消息传开,网络上的议论,变得更加激烈和分化。
一部分人感到振奋和安心:
“国家队还是牛逼啊!一出手,就稳住了局面!”
“看到那堆成山的大豆,瞬间就有了安全感!为祖国点赞!”
“让那些想卡我们脖子的人看看,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但另一部分人,则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担忧,甚至出现了悲观和妥协的声音:
“大家别高兴得太早了!这可是国家储备粮啊!是我们的战略家底!现在连家底都动用了,说明情况己经到了何等危险的地步?”
“是啊,报告里说,投放量只够用两个月。那两个月以后呢?我们总不能把粮库吃空吧?到时候怎么办?”
“唉,说句不好听的,胳膊拧不过大腿。现在这样硬撑着,苦的还是我们老百姓。肉价蛋价这么高,谁受得了啊?我看啊,还不如跟漂亮国服个软,让他们把大豆卖给我们,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不好吗?”
“楼上说得有道理。面子哪有肚子重要啊?为了所谓的‘骨气’,让我们天天吃高价肉高价蛋,我不愿意!”
这种“妥协论”,虽然立刻招来了大批网友的驳斥和谩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代表了一部分民众,在持续的生活压力下,所产生的真实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