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儿子莫非念书念傻了(第3页)

 女人自小生活在边陲,生活简单性格热烈。 

 她不懂什么家国圣令,只想让将军为她舍弃一切陪伴她身边。 

 抱着懵懂的孩子,痛斥他忘恩负义,给他两条路,一条是为她们留下来,一条是权当没有她们娘俩。 

 可生活从来都不是话本子,顾戬从来都不是个为爱挖野菜的情种。 

 为她抗旨,整个定国公府都要跟着倒霉,顾戬没那胆子,也没那想法。 

 留下了一张银票,一块玉佩,没等女人反悔,顾戬痛快地选择了第二条路。 

 他己经不是那个热血冲动的小将,而是背负边关二十万顾家军生死的战神,还是京城国公府几百口人希望的定国公,他再没有任性的权利。 

 边塞的女人固执又倔强,即使再渴望,也真的就再也没有出现在顾戬的生活里。 

 第二年顾戬再去探望,发现她们母子己不知所踪。 

 首到多年后,顾希岭在一场战斗中崭露头角,才给了父子二人相认的机会。 

 只是这个时候,那个女人己缠绵病榻多年,连顾戬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就撒手人寰。 

 这里的前因后果,袁夫人作为名正言顺的国公夫人,顾戬并没有隐瞒,早就了解的一清二楚。 

 以她的骄傲,不会把顾戬这点私/生活瑕疵当成威胁,乡野村妇,也永远不是她的威胁。 

 没想到的是,时隔二十年,那个村妇之子竟然冒出来威胁她儿子。 

 这就有些不能忍。 

 说起来,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顾戬常年在外的原因,大房子嗣就是艰难。 

 除了嫡子顾重久,这么些年,顾戬也有两个侧室,几个姨娘,竟然连个庶女都没生出来。 

 曾有人私下议论,是不是顾戬杀伐过重,老天才降下惩罚,让他子嗣单薄。 

 太夫人甚至一度怀疑顾戬是伤了命根子,每次顾戬回京,太夫人都会以各种理由请太医给他探脉。 

 当然没有查出什么毛病,连顾戬自己都认为,是他杀气太重,伤了天和。 

 不过顾戬也不在意,他觉得老顾家几代灵气都集中到顾重久身上了。 

 有重久这么个才华横溢的儿子,定国公府的未来,或许就不必再靠着冲锋陷阵来延续了。 

 当然,这么说的时候,他心里还是有些遗憾的。 

 遗憾自己一身所学无人可继承。 

 如今半路杀出个顾希岭,并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顾戬定会觉得后继有人。 

 袁夫人很了解定国公顾戬。 

 就是因为了解,所以她注定不能对顾希岭出手,起码在顾戬回府之前不能搞动作。 

 知道儿子和那村妇子走得近,她就很不满。 

 儿子莫非念书念傻了? 

 先是被个闺阁女子给算计了终身,接着又被顾希岭这个外室子给引/诱了。 

 “他可不是你亲大哥。”袁夫人看着沉默的顾重久,幽幽又来一句。 

 顾重久沉默,是在想怎么打消母亲的偏见。 

 他不知道,上世那件事有没有母亲的插/手,但这世,他希望母亲不要对大哥抱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