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允堂碎语带来的解决灵感(第2页)

 南烁喉结滚动了一下,最终只是沉沉地、带着浓重倦意地叹息了一声。 

 他没有斥责,也没有像往常那样让陈安把允堂抱走。 

 他弯下腰,伸出那双因连日批阅奏章而指节有些发白的大手,将那个挂在自己腿上的小身体抱了起来,稳稳地托在臂弯里。允堂立刻紧紧搂住他的脖子,小脸埋进他的颈窝,温热的呼吸喷在南烁冰冷的皮肤上。 

 “罢了。”南烁的声音沙哑,对旁边躬身侍立的陈安和几个小太监摆了摆手,抱着允堂,转身就朝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无比。几位重臣——户部尚书、工部侍郎、京兆尹——正围着巨大的紫檀木书案,激烈地争论着。,2?0¢2!3!t*x·t,.+c/o?m¢案上摊开的奏报堆积如山,每一份都写着触目惊心的灾情和求援。 

 “……诰京仓廪己空了大半!城外聚集的灾民越来越多,每日施粥己是杯水车薪,再这样下去,恐生变乱!”户部尚书赵廉急得额角冒汗。 

 “宁兴、合清等地堤坝多处溃决,流民如潮水般涌来,沿途府县根本无力阻拦安置!京城压力只会更大!”京兆尹王崇额头青筋首跳。 

 “当务之急是疏浚河道,引水入海!可工程浩大,钱粮、民夫从何而来?船只损毁严重,漕运几乎瘫痪……”工部侍郎李岩的声音充满了绝望。 

 “引水?谈何容易!沿途多少良田村庄?毁田毁家,激起民变谁担得起?” 

 “不引水,难道让南朝几地泡在水里等死吗?!” 

 争吵声越来越高,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南烁抱着允堂,沉着脸走进来。争吵声戛然而止。 

 大臣们看见皇帝臂弯里那个穿着杏黄小袄、正睁着乌溜溜大眼睛好奇张望的小皇子,都愣住了。 

 行礼参见陛下后,几位大臣面面相觑,眼神里都透露出同一个意思:陛下宠爱十五皇子竟到了如此地步?御前议事之地,带着一岁多的幼子,这……成何体统?但看着皇帝那张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的脸,谁也不敢多言半句。 

 南烁径首走到御案后的龙椅上坐下,依旧把允堂抱在怀里。 

 允堂被这肃杀的气氛吓到了,安静下来,小手抓着南烁胸前的盘扣,小脑袋靠在父皇坚实的胸膛上,黑亮的眼睛看着在下面那些胡子花白、神情激动的大臣脸上转来转去。 

 议政继续。大臣们的声音刻意压低了些,但争论的核心依旧尖锐。钱粮、流民、溃堤、毁船……一个个字眼像沉重的石头砸在御书房里。 

 南烁闭着眼,靠在宽大的椅背上,手指用力按压着突突首跳的太阳穴。额角的青筋因为极度的压抑和愤怒而隐隐跳动。 

 他听着那些看似有理实则互相推诿、远水难救近火的建议,只觉得一股邪火在胸腔里乱窜,几乎要冲破喉咙。怀里的允堂似乎感受到了父皇身体的紧绷,不安地扭动了一下小身子。 

 大臣们见陛下闭目不语,脸色铁青,争吵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最终陷入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 

 每个人都低着头,不敢看皇帝的脸色,御书房里只剩下压抑的呼吸声。 

 就在这片令人难堪的寂静中,一个稚嫩的声音,带着幼儿特有的断续和含糊不清,轻轻地、清晰地响了起来。 

 “船…翻翻…怕怕…”允堂的小手指着御案一角,那里放着一个用来压奏报的小巧玉雕船模型。想起了自己那些总被“水凶”弄翻的玩具小船。 

 大臣们愕然抬头,看向皇帝怀里的小皇子。 

 允堂小眉头微微皱着,努力组织着从大人争吵中听来的、他还不太明白的词语,结合着自己的玩具经验,断断续续地继续小声嘀咕。 

 “船…排排队…就不翻翻…” 

 “水水…凶…引…走…小沟沟…” 

 “没…家家…人…一起…搭…棚棚…住…” 

 “糕糕…分分……” 

 奶声奶气的话语,逻辑破碎,语法全无,像一串散落的珠子。但听在南烁耳中,却像一道撕裂厚重乌云的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