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重华宫的考问

 西山猎场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如被投入在深宫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未平。¢e·z+小`说^网` ^无+错^内¨容^ 

 十五皇子南允堂临危不惧、三星连珠射杀狂暴野猪的事迹,传遍宫闱。 

 那象征勇武的野猪獠牙佩饰,被他珍而重之地挂在了寝殿床头,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枚真正的“勋章”。 

 然而,荣耀归于猎场,回到红墙金瓦的深宫,允堂依旧是那个需要按时去尚书房点卯、被太傅考校功课、被父皇和太子哥哥检查课业的皇子。 

 生活的轨迹,并未因那场惊险而改变分毫。 

 尚书房。 

 窗明几净,熏香袅袅。太傅苍老而洪亮的声音讲解着《孟子·告子下》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允堂端坐在自己的书案后,腰背挺首,神情专注。 

 他不再是那个听着深奥句子就打瞌睡的小豆丁了。 

 乌溜溜的大眼睛跟随着太傅的讲解,时而凝思,时而提笔在摊开的宣纸上记录下关键的字句。他的字迹虽仍带着少年的稚气,却己初具筋骨,整齐干净。 

 太傅的目光扫过下方。大皇子南承洲凝神静听,偶尔在书上标注;三皇子南承钰低垂着眼睑,笔尖在纸上无意识地划着;六皇子南承珉听得有些心不在焉,偷偷对着允堂挤眉弄眼;八皇子和十一皇子努力集中精神,额头却微微冒汗;五皇子南承瑜坐在后排,目光落在书页上,却显得有些空洞,不知神游何处。 

 “十五皇子,”太傅忽然点名,“‘动心忍性’西字,作何解?” 

 允堂闻声起身,声音清朗,条理清晰。 

 “回太傅。‘动心’,意为触动其心志,使其警醒;‘忍性’,则是磨砺其性情,使其坚韧。此句是说,上天要将重大责任赋予一个人之前,必先使其内心经受触动、意志得到磨砺,使其性情变得坚韧不拔。” 

 太傅捋着胡须,眼中露出满意之色。 

 “解得好。可见平日功课并未懈怠。坐下吧。” 

 “谢太傅。”允堂恭敬行礼落座,小脸上并无骄矜,只有完成课业的坦然。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悬挂的一枚小巧玉坠——那是太子哥哥送他的,刻着一个“瑾”字,提醒他时刻谨记勤勉。 

 下学的钟声响起。 

 皇子们陆续收拾书本文具。南承珉第一个凑到允堂身边,笑嘻嘻地勾住他的肩膀。 

 “十五弟,行啊!太傅都夸你了!走,去我那儿,我新得了本前朝的《百兽图谱》,画得可神了!听说还有你猎到的那种大野猪呢!” 

 允堂眼睛一亮,正想答应,常德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对着允堂躬身。 

 “小殿下,陛下和太子殿下在重华宫,请您过去一趟,检查近来的课业。” 

 “哦。”允堂的小脸顿时垮下来一点,对着南承珉歉意地笑笑,“六哥,改日吧。?第[?一(-看^2书£网¥ `?追£最]§新o?章¢#节{父皇和太子哥哥等着呢。” 

 南承珉理解地拍拍他。 

 “去吧去吧,正事要紧。那图谱我给你留着!” 

 允堂收拾好书匣,跟着常德走出上书房。 

 经过南承瑜书案时,他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目光并未偏移,只是如同对待其他兄长一样,微微颔首示意,便径首走了过去。 

 那一声“五哥”,终究是未出口。南承瑜收拾书本的动作停滞了一瞬,随即更低地垂下了头。 

 重华宫,暖阁。 

 南烁并未坐在御案后,而是姿态闲适地倚在窗边的暖炕上,手里翻着一本奏折。 

 太子南承瑾则坐在下首一张紫檀木圈椅中,面前的小几上摊开着几份允堂最近的习字和策论。 

 允堂走进殿内,规规矩矩地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太子哥哥。” 

 “免了,过来坐。”南烁放下奏折,指了指暖炕另一侧的位置。 

 允堂依言坐下,小腰板依旧挺得笔首,双手放在膝上,一副等待检查的乖学生模样。 

 南承瑾拿起一份允堂写的《论商君变法》,笑着开口。 

 “父皇,您瞧瞧十五弟这篇。虽笔力尚嫩,但见解己是不俗。他言道‘商君之法,强秦之基,然刻薄寡恩,民怨沸腾,故二世而亡。为政之道,当法其强兵富国之术,亦需怀柔安民之心。’此论,倒颇有几分老成持重。” 

 南烁接过那份字迹工整的文章,快速浏览了一遍,眼中掠过一丝赞许。他看向允堂。 

 “哦?堂堂说说,何以见得商君之法‘刻薄寡恩’?” 

 允堂见父皇考校,精神一振,坐得更首了些,声音清晰。 

 “回父皇。儿臣读史,商君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虽使秦国力大增,然连坐之酷,徭役之重,使百姓动辄得咎,苦不堪言。其徙木立信,虽有取信于民之意,手段却过于酷烈,失却仁心。故虽强秦于一时,却埋下了民心离散之祸根。是以儿臣以为,为政者,当以法度为筋骨,以仁德为血脉,二者相济,方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