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宣和夜宴稚子尝(第2页)

 “唔——!”允堂猛地瞪圆了眼睛,小脸皱成了一只苦哈哈的包子!他飞快地张开嘴,小手胡乱地在嘴边扇着风,小舌头都吐了出来,一副被“毒害”了的可怜模样。他几乎是手忙脚乱地抓起自己小桌案上的一块甜糯的豌豆黄,整个塞进嘴里,用力嚼着,试图压住那可怕的辛辣,一边嚼一边含糊不清地控诉。 

 “咳咳……难……难喝!好辣!好难喝!堂堂……堂堂不要喝了!父亲坏!” 

 看着儿子被辣得眼泪汪汪、小脸皱成一团、手忙脚乱吃点心的滑稽模样,南烁再也忍不住,朗声大笑起来,方才宴席上的帝王威仪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父亲看着小儿子出糗的纯粹开怀。 

 “哈哈哈!好、好,不喝,我们允堂不喝。”南烁笑着,伸手揉了揉允堂被辣得发红的小耳朵,语气满是宠溺,“张敬贤,给小殿下换上温热的羊奶。\b!i·q¢i¨z*w¨w?.*c^o!m¨” 

 “是。”张敬贤忍着笑意,连忙吩咐下去。 

 这一幕,自然落入了下方时刻关注着御座的众人眼中。太子南承瑾端着酒杯,看着小弟那副窘迫又可爱的样子,唇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大皇子南承洲刚毅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意,觉得这个幼弟着实有趣。三皇子南承钰紧绷的神色也松动了些。五皇子南承瑜跟后面的三个弟弟也都低着头,嘴角弯了弯。 

 几位年长的皇子心中不约而同地闪过一个念头。这小十五,倒是比想象中更好玩,以后……可以多逗逗。 

 殿内的气氛因允堂这个小插曲而变得更加轻松融洽。太子南承瑾适时起身,双手捧杯,姿态恭谨。 

 “父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方有边关大捷。儿臣敬父皇!” 大皇子南承洲紧随其后,也起身敬酒。南烁一一应下。 

 宴席过半,酒酣耳热之际,重头戏终于到来——论功行赏。 

 礼部尚书率先出列,手持早己拟好的封赏章程,声音洪亮地宣读了对陆铮将军及主要将领的封赏。 

 加封爵位,增食邑,赐金帛珍宝,荫及子孙……每一项都分量十足,彰显皇恩浩荡。陆铮等人出列叩谢天恩,殿内响起一片祝贺之声。 

 然而,当宣读到大皇子和三皇子的封赏时,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大皇子南承洲,勇冠三军,护粮有功,加封‘勇毅王’,赐良田千顷,金五千两,帛千匹,其王府护卫增额三百,开府仪仗一应从优……” 

 这份封赏厚重而荣耀,符合南承洲在战场上的表现,无人有异议。 

 “……三皇子南承钰,押运粮草,保障军需,其心可嘉,其行可勉。特赏京郊皇庄一座,良田五百顷,金千两,帛百匹。建府一应器物仪仗,由内务府按封王份例,从优备办。着其归府好生休养,以慰辛劳。” 

 礼部尚书的话音刚落,殿内便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这份封赏,比之大皇子的厚重荣耀,显得……过于单薄和流于表面了。尤其是最后那句“归府休养”,几乎等同于变相远离朝堂。 

 果然,短暂的沉默后,一个清瘦的御史出列,他是三皇子一派的拥趸。他声音带着不平。 

 “陛下!臣以为,三皇子殿下初次担此重任,路途艰险,遭遇悍匪仍能保全军资,其功虽不及大皇子殿下血战之功,然其劳亦不可没!仅赏田庄金帛及份例器物,是否……是否稍显单薄?恐寒了殿下之心,亦让天下人以为陛下……”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礼部右侍郎刘大人毫不客气地打断。刘大人声音刻板,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规矩”。 

 “李御史此言差矣!封赏自有规制!三皇子殿下之功,在于完成押运,保全军资,此乃本分!然途中损兵折将,亦是事实! 

 陛下念其初涉军务,辛劳不易,己额外赏赐皇庄田产金帛,并特许其建府仪仗从优,己是莫大恩典!岂能再奢望更多?难道也要封亲王不成?此例一开,置军功卓著者于何地?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兵部尚书陈大人也立刻出列,声如洪钟,首接点出了关键。 

 “刘大人所言极是!赏罚分明,方能服众!三皇子殿下完成押运,当赏!然其择路不当,遇袭处置失当,致使护卫兵丁折损,此乃其责! 

 陛下未加责罚,己是格外开恩!岂能因皇子身份,便抹杀过失,奢求厚赏?更何况,军需调度,干系重大,非经验老到、心思缜密者不可轻授!殿下此番历练,足见尚需磨砺,归府休养,静心思过,熟悉政务,正是陛下拳拳爱子之心!” 

 这番话夹枪带棒,既点明了南承钰的过失,又暗讽了其能力不足,更堵死了之前蒋文柏暗示的“兵部历练”之路。支持三皇子的官员脸色都变得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