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农具图
指尖捻着一只小巧的羊脂玉瓶,瓶身细腻温润,内里盛放的却是要人性命的东西。
“秋棠。”
慧妃的声音带着午后闲话家常的慵懒,却让侍立一旁的宫女秋棠浑身一紧,立刻垂首趋前一步。
“主子吩咐。”
秋棠低头静等着吩咐。
慧妃的目光落在玉瓶上,指尖轻轻摩挲着瓶身光滑的曲线。
“余贵人最近为两位公主日夜操劳,想必心神耗损得厉害。她每日酉时三刻都要用一盏安神汤,这是宫里都知道的规矩。”
慧妃抬眼看向秋棠,那双漂亮的凤目里没有丝毫暖意,冰冷一片。
“今日她的安神汤,让人放下去。看着她,一滴不剩地喝下去。这东西,”慧妃将玉瓶递出,“无色无味,入汤即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百日枯’。
初时不过像染了风寒,咳个三两日,精神倦怠些,慢慢地……也就耗尽了。”
秋棠伸出双手,那冰凉的玉瓶落入掌心,寒意像是要穿透皮肉,首抵骨髓。手握紧了瓶子,深深垂下头。
“奴婢明白。定会……让人看着余贵人用下。”
“尾巴要干净。”
“贤妃宫里的二等宫女春喜,前日不是失手打碎了贤妃娘娘心爱的一只缠枝莲纹粉彩花瓶么?听说被罚了月例,还挨了手板子。小姑娘家,心里存着怨气也是人之常情。
余贵人窗下那盆开得正好的墨菊,泥土松软,踩上一脚,留下半个鞋印……总归是贤妃宫里常见的缠枝莲纹样,也不算冤枉了人。”
秋棠心头一凛,头垂得更低。
“是。奴婢省得。”
“去吧。”慧妃重新靠回软枕,闭上了眼睛。“手脚利落些。”
秋棠无声地行了个礼,将那冰凉的玉瓶紧紧攥在手心,塞入袖袋深处,悄然退出了内殿。
夕阳的金辉透过东宫书房的雕花长窗,斜斜地铺洒进来,将伏案疾书的少年身影拉得长长的。
允堂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他却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凝聚在笔尖之下。
一张宽大的宣纸铺在紫檀木大案上,墨迹淋漓。
常德和东远侍立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只轻手轻脚地磨墨、添茶,生怕扰了主子的思绪。
允堂的脑海里,白日里在那些积满灰尘的机关术典籍中看到的图画文字——水轮、复杂的齿轮、竹木连接的管道——与他在宫外偶然瞥见的农人艰辛挑水的场景,全都搅在了一起,翻腾不息。
一个念头如破土的嫩芽,越来越清晰地拱了出来。
他画下的是一架水车。
但这水车又与书中所载不同。它的骨架更为精巧,巨大的轮轴两侧,连接着长长一串竹筒构成的“龙骨”。
随着轮轴的转动,这些竹筒依次沉入低处的水源,盛满水,又被轮轴带动提升到高处,倾斜着将水倒入一条架设好的木槽中,木槽再引向远处的田地。
允堂的笔尖在轮轴与龙骨连接的关键部位反复勾勒,旁边用小字密密麻麻标注着尺寸与原理。
“……以脚踏或畜力驱动此曲轴……带动轮盘旋转……龙骨竹筒联袂……自低汲水,至高倾泻……省人力十之八九……”
最后一笔落下,允堂长长舒了一口气,搁下笔,首起身子,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纸上己然成型的复杂图样和注解,一股强烈的兴奋和期待涌上心头。
“殿下,成了?”常德小心地问,递上一块温热的湿帕子。
允堂接过帕子胡乱擦了擦手和额角的汗,眼睛亮得惊人。
“成了!就是这个!常德,东远,你们看!”允堂指着图纸上那架“龙骨翻车”,“若能造出此物,安置在河边溪旁,农人只需踩动踏板,或者用牛马牵引,便能日夜不停地汲水灌溉高处的旱地!省下多少肩挑手提的力气,能多开垦多少荒地!”
东远凑近了看,他虽然不通机关,但听着允堂的描述,想象着那场景,也忍不住咂舌。±鸿a#?特<小])·说u`|网¥? %¢?已?¤发:d布:最?_{新?°章@?节??
“我的天爷,殿下,这……这要是真成了,可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功德啊!”
“功德不功德的另说,”
允堂此刻满心都是将这构想变为现实的急切。
“关键是得先做出来!这东西看着复杂,用料倒不金贵,主要是木料和竹材,关键在几个转轴和齿轮的咬合精度。五哥在户部,管着营造司,那里工匠手艺最好,材料也齐全!明天一早,我就去堵他!”
允堂小心地吹干图纸上的墨迹。
“等做成了实物,再给父亲和太子哥哥一个惊喜!”
小心地将图纸卷起,用丝带系好,允堂便交给了常德。
“收好,明日一早,咱们就去宫门口等五哥!”
书房里烛火跳跃,映照着少年因兴奋而发红的脸颊,也映照着那卷承载着朴素愿望的图纸。
第二日。
暮色西合,宫灯次第亮起,将长长的宫道染上一层昏黄而朦胧的光晕。
南承瑜刚走出户部值房所在的宫院不远,就听见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少年清朗的呼唤。
“五哥!五哥!等等我!”
他诧异地回头,只见允堂带着常德和东远,从宫道拐角处小跑着追了上来。
少年跑得脸颊微红,额上见汗,一双眼睛却亮得灼人。
“允堂?”南承瑜停下脚步,看着跑到自己面前,还微微喘着气的弟弟。
“这个时辰了,不在东宫温书,急匆匆跑这儿来堵我?出什么事了?”
允堂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呼吸,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激动和期待。
“五哥,没出事!是好事!大好事!”他一边说,一边迫不及待地从常德手中接过那卷图纸,刷地一下在南承瑜面前展开。
“你看!”允堂的手指带着热切,用力点在图纸的核心结构上,“我琢磨出来的!叫‘龙骨翻车’!五哥你看这轮轴,带动这一串竹筒做的‘龙骨’,从低处的水源把水提上来,灌进高处的木槽里!农人只需踩踏这里,或者用牛马拉着,就能日夜不停地汲水灌田!省力!省人!能浇灌以前浇不到的高坡地,开荒就容易多了!”
图纸在宫灯下铺展,墨线清晰,结构繁复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