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允堂困惑(第3页)
他沉吟片刻,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官路不通,就走民路。官匠请不动,就寻民匠。”
他看向鲁琨。
“鲁监正,你在京中匠人行里人头熟,可信得过、手艺又好的老匠人有哪些?不必是官匠,民间的高手更好。”
鲁琨眼睛一亮。
“有!怎么没有!西城根下的老葛头,一手木工活绝了!还有南市铁匠铺的胡铁臂,打铁的手艺不比官匠差!就是……请他们,得花些私房银子,而且得悄悄儿的,不能声张。”
“银子我来想办法。”南承瑜断然道,“你私下里去联系,工钱给足,条件只有一个:快、好、保密。把他们请到我在城南的私宅去,一应物料,我也会想办法从民间采买,不走官中的账。”
“欸!好!好!”鲁琨顿时来了精神,“有王爷这话,小老儿这就去办!保证给您找来得力的人手!”
鲁琨兴冲冲地走了。
南承瑜看着他的背影,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下策,私自动用民力、私购物料,若被有心人抓住把柄,又是一桩罪过。但事急从权,他不能坐等着事情被拖黄,辜负允堂的心血,更辜负父皇的期望和百姓的期盼。
他提笔写下一封信,吹干墨迹,封好,唤来绝对心腹的长随。
“送去蒋记绸缎庄,交给蒋掌柜。他一看便知。”
蒋记绸缎庄是他的一处暗产,也是他私下里经营的一些产业的掩护。如今,不得不动用这些储备了。
长随领命而去。
南承瑜走到窗边,看着户部院子里那些按部就班、行走匆匆的官吏,心中涌起一股孤勇。
这条路上或许荆棘密布,但他既然踏上了,就没有回头的道理。
而此时的东宫,太子南承瑾坐在书案后,听着属官汇报裕王近日的动向。
“裕王爷似乎并未再与度支司纠缠款项之事,营造司那边借调去的匠人也安分待着,并无异常举动。只是……裕王爷府上采买出入似乎比往日频繁了些,且多是些木料、铁器之类。
另外,匠作大监鲁琨告了假,说是老寒腿犯了,在家休养。”
属官禀报得小心翼翼。
南承瑾面无表情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坐在下首的蒋文柏缓缓捋须,淡淡道。
“看来裕王爷是另辟蹊径了。不走官中账目,不动官中工匠,私底下倒是动作频频。殿下,您看,这份‘踏实做事’的心思,是不是用错了地方?”
南承瑾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住了。
私自动作?老五他想干什么?积累名声?结交民间势力?他心中那根被蒋文柏种下的刺,又隐隐作痛起来。
他挥退了属官,殿内只剩他与蒋文柏二人。
“舅舅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南承瑾的声音有些干涩。
蒋文柏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殿下不必着急。裕王爷愿意私费为民,那是他的‘贤德’。只是这‘龙骨翻车’之事,终究是朝廷公务,若所用非人,所制非器,将来推广出去,出了纰漏,损了朝廷颜面,坏了农田水利,这责任……该由谁来负?”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南承瑾。
“殿下只需静观其变,必要时……甚至可推波助澜。届时,陛下自然会明白,谁才是真正沉稳持重、顾全大局之人。”
南承瑾沉默着,目光投向窗外,久久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