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别离(第3页)
 像是跋涉了千里的旅人,终于望见了自家屋顶的炊烟。 
 那是一种尘埃落定的满意。 
 他不再犹豫,佝偻的身子猛地一挺,像一柄出鞘的钝刀,一头扎进了巷子深处。 
 王刚气喘吁吁地跟上来,抬头一看。 
 一块洗得发白的幌子,上面用墨写着两个字。 
 酒馆。 
 这酒馆,委实太过寻常,甚至可以说是寒酸,与这巷子的阴暗潮湿,倒是相得益彰。 
 王刚撇了撇嘴,他宁愿去看那喷火的汉子,也不愿待在这等憋屈的地方。 
 可老萧己经进去了,他还能如何,只能不太情愿地跟了进去。 
 酒馆里人不多,三两桌散客,各自喝着闷酒。 
 老萧的眼睛,如鹰隼般扫了一圈,便径首走向了那最靠窗的位置。 
 仿佛那个位置,从一开始,就是为他留的。 
 “一壶最烈的烧刀子,一碟茴香豆,一碟酱牛肉。” 
 他的声音沙哑,像是两块石头在摩擦。 
 店家不敢怠慢,手脚麻利地将酒菜端了上来。 
 老萧就那么坐着,给自己斟满了酒,不急着喝,只是看着窗外那一方被屋檐切割得七零八落的天空。 
 王刚自己要了一碗阳春面,呼噜呼噜地吃着,寡淡的面汤,却也让他吃得香甜。 
 少年人的饥饿,来得快,去得也快。 
 面吃完了,酒馆里的沉闷,便开始让他坐立难安。 
 他看着老萧一杯接着一杯,那酒喝得不像是酒,倒像是药。 
 “萧大叔,这酒……能给我尝一口不?” 
 王刚舔了舔嘴唇,有些好奇,究竟是何等滋味,能让这位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老人,如此着迷。 
 老萧没有看他,只是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 
 王刚没讨到酒喝,愈发觉得无聊。 
 这酒馆里,连个唱曲儿的姑娘都没有,只有一个算盘打得噼啪响的掌柜。 
 他将碗一推,站起身,扔下仍在自斟自饮的老萧。 
 “萧大叔,我出去转转!” 
 说罢,便如一只出笼的鸟儿,一溜烟跑了出去,重新扎进了那片喧嚣的红尘里。 
 老萧没有拦他。 
 也好。 
 清净。 
 酒馆里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有江湖客,谈论着谁家的剑快,谁家的刀利。 
 有贩夫走卒,抱怨着今年的收成,咒骂着收税的官吏。 
 老萧充耳不闻。 
 他只是喝酒。 
 一壶喝完了,便再要一壶。 
 他像一尊石像,与这间酒馆,一同在时光里慢慢风化。 
 夕阳西下,晚霞如血。 
 染红了半边天,也染红了老萧的眼。 
 他终于放下了酒杯。 
 从正午,到黄昏。 
 而另一头的小乙,几乎寸步不离地陪在婉儿身边。 
 他也没怎么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婉儿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那些积攒了数日的孤寂与心事,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倾泄的出口。 
 她从幼时的趣事,说到初见的惊鸿一瞥,从诗词歌赋,说到女红针织。 
 她的话语,像一条潺潺的小溪,流淌在这座寂静的庭院里,带来了久违的生机。 
 小乙听着,偶尔会递上一杯热茶,偶尔会应和一两句。 
 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沉默的听众,用自己的存在,填补着她世界的空白。 
 而那间偏房里,那个受伤的人,伤势也在一天天地好转。 
 狰狞的伤口己经结痂,不再有血水渗出。 
 他己经能撑着床沿,下地走动了。 
 只是他的话依旧很少,眼神依旧警惕,像一头受了伤的孤狼。 
 快乐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 
 很快,两天就过去了。 
 又到了要分别的时候。 
 来时有多期盼,相聚时有多开心,离别的时候,就有多伤感。 
 这一次,婉儿没有哭,只是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他。 
 她的眼眶红红的,却倔强地没有让眼泪掉下来。 
 虽有万千不舍,可小乙,终究还是要走了。 
 他翻身上了马车,没有回头。 
 老萧驾着车,跟在他的身后,一路向东,驶出了西凉城。 
 官道之上,车辙滚滚,尘土飞扬。 
 只是这一次,那辆看似寻常的马车里,不再只有老萧和王刚。 
 车厢的角落里,多了一个人。 
 一个浑身缠着绷带,受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