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差传爱咬铅笔头

第41章 峰回路转(第3页)

 他知道,这小小的信封里,装着的,或许就是他在这盘死局中,唯一的生路。 

 拆开信封,抽出信纸。 

 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叔叔的字,不像徐大将军那般大开大合,锋芒毕露,而是内敛沉静,笔锋藏于笔画之内,却透着一股洞悉人心的力量。 

 信上的内容,并不多。 

 开篇,是对兵部衙门如今的人事格局,做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剖析。 

 从尚书,到左右侍郎,再到各司主事,甚至是几个不起眼的书吏,其背景、派系、喜好、软肋,都点得清清楚楚。 

 这是一张网。 

 一张让他能在这吃人的衙门里,看清方向,不至于一脚踏错的网。 

 而后,信中提到了他此番入京,真正的使命。 

 军粮。 

 那批在西凉边境不翼而飞,险些让数万将士断炊的军粮。 

 信中,叔叔己经为他指出了几个可能的线索,都隐晦地指向了兵部内部的某个环节。 

 这才是他小乙,能够站在临安城里的真正价值。 

 小乙的目光,逐字逐句地往下移,当他看到信的末尾时,他的呼吸,猛地一滞。 

 信的最后,只提了一个人。 

 兵部侍郎,崔海平。 

 信上说,此人,曾是自己的门生。 

 就连如今这个从二品的侍郎高位,也是当年赵衡亲自向吏部举荐,一手提拔上来的。 

 而赵衡的手里,自然也握着一些,足以让这位崔侍郎午夜梦回,惊出一身冷汗的陈年旧事。 

 信的结尾,只有一句话。 

 让小乙寻个机会,单独去见崔海平,不需多言,只需提及一件当年只有他和赵衡二人才知晓的旧事。 

 崔海平,自然会明白,他赵小乙,是谁的人。 

 信纸,从小乙的手中,轻轻飘落。 

 他的胸膛,开始剧烈地起伏。 

 先前被崔海平一刀捅出来的那个血窟窿,此刻,仿佛被一股灼热的岩浆,瞬间填满了。 

 疼。 

 但更多的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快意。 

 原来如此。 

 原来这临安城,这兵部衙门,从来都不是他一个人的战场。 

 他以为自己是孤身入虎穴,却不知,叔叔早己为他备好了最锋利的刀。 

 小乙俯身,捡起那张轻飘飘的信纸,仔仔细细地叠好,贴身收起。 

 他重新抬起头时,眼里的颓唐与迷茫,己然一扫而空。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狼一般的,冷静而锐利的光。 

 他拉开门,走到那堆积如山的卷宗前。 

 那些积压了数月的,带着边关沙尘气息的公文,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繁杂的公务。 

 而是一块块,可以用来磨刀的石头。 

 他坐下来,提笔,蘸墨。 

 笔尖落在纸上,沙沙作响。 

 分拣,归类,誊抄,批注。 

 他的动作,快而精准,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 

 整个下午,他再没有抬过一次头。 

 不过大半日的工夫,那座小山似的卷宗,便被他尽数处理完毕,分门别类地摆放得整整齐齐。 

 阳光,透过窗棂,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小乙放下笔,站起身,从整理好的公文中,随手抱起最上面的一摞。 

 然后,他转身,迈步,朝着那扇他半日前,失魂落魄离开的房门,重新走了过去。 

 这一次,他的脚步,沉稳如山。 

 咚,咚,咚。 

 他抬起手,敲响了侍郎大人的房门。 

 敲门声,不大,却在这寂静的黄昏里,显得格外清晰。 

 像一枚棋子,重重地,落在了棋盘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