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八百就八百爱吃锅贴黄鱼

第 171 章 千年龙虎榜幕后的故事(第3页)

 而且欧阳修办的这件事很成功,使得不良风气得到了扭转。} 

 皇帝们也侧目了一下,没想到落榜的里面也有高手,看来这个科举也是根据主考官的风格来的,所以以后他们举行科举的时候要轮换主考官,争取多挖掘一些人才。 

 {还有一件事,就是欧阳修在阅卷的时候,看到了很像自己学生曾巩写的卷子,于是为了避嫌就没有让他得第一,结果这是苏轼的卷子。} 

 不同时空的人同情了一下苏轼,没想到这个死后贬出人籍的名人还有这种遭遇。 

 赵顼则是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同情的拍了拍苏轼的肩膀。 

 不过苏轼则是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反正科举排名而己又不能代表什么,就比如他在后世比章衡出名。 

 {另外一件事,还是关于苏轼的,我们都知道苏轼是豪放派大诗人、大文豪。 

 可是当年他在科举上考诗赋是什么表现呢,答案是没过,谁能想到未来的大文豪,豪放派大宗师,考诗赋居然没及格。 

 他全靠策论拉分,偏科的苏轼以第二名进入了殿试。是不是所有人都以为,苏轼只会写诗发牢骚,但是治国策论才是他的强项。} 

 宋朝往后,读过苏轼诗词的人都大跌眼镜,他们没想到苏轼科举的时候居然诗赋没考过,这真是令他们意外啊。 

 {当然龙虎榜里的这些人,都无愧于欧阳修顶着骂名的选拔,他们后来有的成为重开宋代风气的文学家,有的成了为往圣继绝学的经学家,有开疆两千多里的军事家,有积极变革的政治家,还有工科人才,水利专家等。 

 说到底并不是龙虎榜成就了这些人,而是他们成就了千年的龙虎榜。} 

 宋仁宗年间的欧阳修正在受同僚的恭维,可是他却谦虚了起来,毕竟他还没有主持过这一届科举呢,受不起同僚的夸奖啊。 

 而且现在所有人把他捧得太高了,到时候他选的人才不怎么样,可就丢人丢到家了,所以他现在要低调,而且祈祷点到名字的人别得意忘形了,要不然他可不会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