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3 章 张元(第2页)
{两次的落榜,让他不准备在参加科举,转身准备投身军旅,这也是古代文人的一个出身途径,许多不能参加科举,或者屡试不第的文人,都曾通过随军幕僚步入仕途。
但是张元又不想走正常流程,这样显得他是过来讨饭的,于是他做了一项特别抽象的事,就是把诗写在石碑上巡回展览,他和他的朋友就在后面跟着哭,并且给自己醉酒唱诗,用来博人眼球。_h*o?n`g\t\e·x?s~..c~o~m/}
很多皇帝看到这里,也很难评价张元,要是求职就正常去不就行了,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干什么,换成他们估计也不感兴趣。
{这个思路没什么问题,也确实吸引到了不少人注意,但是范仲淹这些人不太敢碰张元,觉得这人多少有些标新立异,而且石碑刻诗这个事,一旦处理不好可能就跟谋反沾边了。
但是张元不这么想啊,他觉得我都吸引过来这么多注意力了,你们还当没看见是吧,看来这北宋这么大,没有我的容身之地。
这时候张元得到了一个消息,西北的邻国西夏正在大量的招聘人才,他和朋友犹豫了一下,最终选择奔赴西夏,正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两个人到了西夏,还是不打算走正规的招聘流程,反而是在酒楼里醉酒写诗,而且还把名字改成了张元,故意犯了西夏国主李元昊的名讳,巡逻的士兵一看这还得了,就把他们抓到李元昊面前。
李元昊看着这两个人是宋国的书生,倒也有点尊重他们两个,就问他们两个“你们两个也是读书人,难道不知道入国问讳的道理吗?”
张元却说“你连姓都没弄清楚,还在乎名字吗?”}
皇帝们对张元更提不起兴趣了,或许这个张元有才,但是这样的行事风格,他们一点也不待见。
{这里说一下李元昊的姓氏,李元昊的李是大唐的赐姓,原本姓拓拔,宋朝曾赐他姓赵,可他们更认可大唐赐给他们的姓氏,这也体现了北宋的军事威慑有多差劲。
没过几年,李元昊又给自己改了姓名,叫兀卒曩霄,估计三姓家奴吕布看了都要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