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杏花开,犁头动(第2页)

 王良田摇了摇头说:“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劝农司是主管整个大晋农事种植的,劝农司里有许许多多的劝农官,也叫劝农使,他们负责劝课农桑,有时会被劝农司外派到各地巡视农事生产。” 

 “平时就在公田研究,有好的方法或者研究出高产的东西就会上报朝廷,证实有效后就会下发劝农文。?2`8-看·书¨网\ ?免!费¢阅*读? 

 这里的农业推广技术部门? 

 李蓉更感兴趣了。 

 三个人到县衙门口一看,人还挺多的,就不知道是真买还是看热闹了,毕竟农民都习惯自家留种,因为不用另外花钱。 

 李蓉挤进人堆里,看看都有什么。 

 还配了人专门讲解这些东西怎么种,怎么管理,有多少的产量,这莫非就是劝农使? 

 李蓉还真看见了自己想买的糯米稻种,她看写着的价格也不贵,七文一斤,和粮商给的价格差不多。 

 心里打鼓了两下,问王良田正不正常? 

 王良田:“阿蓉,劝农司出了新种,不是为了卖了钱的,是为了大晋能有更多的人试种新种,如果真的高产,种的人会越来越多,但他不能首接送,卖的话和粮价也差不多;也不能强制让人种,如果没有出产会出乱子。” 

 新东西很少有人能快速接受,一是怕没有收成,更相信去年己经有产量的自留种;二就是钱的问题,虽然新种定价不贵,但要让农民另花钱,农民宁愿不买,反正产量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这样子的话,那她就放心了,今年就试试新种子。 

 今年的计划是麦不种了,水稻就种一块地,坡地还是种苞谷,今年主要是种土豆,其他红薯、西瓜、辣椒、芝麻、棉花也都种一点。 

 问了一亩需要几斤稻种,李蓉迅速舀够了糯米稻种和新稻种。 

 今年她就试试劝农司的新稻种,秋天的时候看看产量如何。 

 在这里李蓉想买的就稻种,买好了就陪李栀看她需要的。 

 李栀倒是看上了几种菜种,莴笋、茄子、菜豆、黄瓜、芫荽都舀了一些。 

 王良田也只称了新稻种,其他没买。 

 县衙门口没有芝麻,从县衙门口离开,找了一家店买了芝麻。 

 不知道一个冬天过去,花店有没有引入新的东西,李蓉带着他们俩个又去了花店,专门又招呼了那个小哥出来。 

 “小哥,今年你们少爷有没有带新东西回来?我看看有没有我想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