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固执的总裁(第2页)

 1940年5月,华东战场,以中央军为主的反击作战开始。 

 鬼子部队在华北战场节节失利,甚至完全失去了华北的控制权,因此因此更多的是收缩兵力,稳固在东北和华东方面的防御,东南亚方面的各种战略物资开始往华东战场输送,华东方面的鬼子战斗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l+a^n¨l_a?n-w-x¢..c~o?m¨ 

 伪军政府当时有十五万的兵力,在鬼子的压力之下,又强征十万,开始配合鬼子行动,进行反击。 

 战场指挥,现场的指挥官需要有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按理说,只要大方向没错,如何作战,下属军官自行决定就行,毕竟只有在一线才知道战场形势如何。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昨日的军令可能并不适合今日的战场指挥,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 

 可咱们的蒋总裁有个“好”习惯,那就是亲力亲为,事必躬亲,他的作战命令甚至可以下达到某个营连上。 

 就在华东战场战云密布,二十多万中央军精锐携新式武器,兵分三路,气势如虹地扑向金陵和沪城之际,坐镇山城的蒋总裁的“手谕”,也如同雪片一般,越过层层指挥机构,首接飞向了前线的军、师、甚至团一级指挥部。 

 “第87师何以停滞于溧水?限一日内攻克,向秣陵关挺进!” 

 “雨花台敌军据点,应即令新编第58团实施强攻,不得有误!” 

 “第74军主力为何分兵?即刻收拢,按甲案执行,切莫瞻顾!” 

 一道道具体到部队调动、甚至战术细节的命令,从遥远的山城发出,通过无线电波,牢牢地捆住了前线将领的手脚。 

 许多师长、军长对着地图眉头紧锁,他们明明发现了更好的战机,或者察觉到了日军诱敌深入的陷阱,却因为一纸“御令”而不敢擅动,只能眼睁睁看着部队陷入不必要的消耗战。 

 鬼子华东派遣军司令官冢田攻,在最初的慌乱后,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央军指挥体系的僵硬。 

 他利用其完备的交通线和坚固的永备工事,以及从东北乃至东南亚紧急调来的援军和物资,采取了“弹性防御,伺机反击”的策略。 

 他们故意在一些前沿阵地示弱后撤,诱使严格执行“攻击路线”的国军部队深入,然后利用长江水道和密布的铁路网,快速机动兵力,对突出的国军部队进行凶狠的钳形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