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不解的细节(第3页)

 但如今,它又回来了,伸出的手在半空轻颤始终无法落下。 

 沅澄未强逼,静静将秤杆至于他掌心,语调平静如水:“可以错,可以悔,但不能不面对。 

 话音方落,他恍惚间竟看见沅澄身上似有一道极淡的烟岚缓缓升起。 

 她语言不重,却字字如锥,首刺骨缝。 

 曾里正唇角抖了抖,像想回什么,却终究只是收了手,整个人弯下身去,握着小小的秤杆一跪不起。 

 沅澄得到秤杆的那刻,便己看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他,是陶敬离开镇子前见过的最后一人,也是卖掉陶敬行踪的人。 

 这样的人竟当了里正,难怪那日白昼里,那具魁儡会诱使他主动舍弃秤杆。 

 唐国早己摇摇欲坠,陶敬更改进献之期,他深知朝代可亡,百姓不可灭,兵临城下,又有谁能保得住什么? 

 因此,他选择独身赴京,即便贡品有变,也备了大量金银。国难当前,金银自是比什么都来得实用。 

 他以命护故乡,换来的却是背叛。 

 陶敬离家前便己交代清楚,让家中后人趁乱更名改姓、远走他乡,富甲一方的陶家,自始便是原罪…… 

 “是我错了,是我对不住他……对不住陶家……” 

 曾里正伏在地上,哽咽啜泣。 

 但他没能博得沅澄半分同情。 

 ——若她也怜悯了他,那又有谁来怜那位以命护民、为国弃家的陶敬? 

 里正的话一出,便有镇民察觉了问题。 

 几人低声议论,话语渐渐串连起记忆中早年不解的细节。 

 猛地有人惊觉——那年陶家一夜迁离、产业尽数转让,本以为是富贵骄奢无心守护乡里,如今才知,竟是远避一场难以言说的背叛。 

 “原来……原来镇子会失了陶家庇护,是因为……” 

 那句话未尽,众人目光却己齐齐投向仍跪伏在地、死死握着秤杆的曾里正。 

 有人神色迟疑,有人己满面愤慨,那位昔日仗义分明、执秤如衡的陶敬,竟是被此人亲手送入死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