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过去的声音(第3页)

 意识回笼时,琰琋睫毛微颤,眼底的光影由虚转实。廊外己传来低语与脚步声,徒子徒孙们鱼贯而入,有人面色凝重俯身收拾狼藉,有人垂着眼不敢多看王桓的遗身,动作小心得近乎刻板。 

 一名年轻弟子红着眼,捧起掉落在地的书卷,指尖颤了颤,终究还是放回书案上。 

 另一人低声叹气:“这些年,夫子教我们,文脉胜于一己恩怨……如今却是这样的结局。” 

 也有人视线掠过王桓的面色,原本的尊敬早己消散,眉间浮出一抹难掩的厌恶,握紧手中书卷的边角,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但再如何,他们心底也明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王桓不论如何,这些年也曾是他们的师长。 

 角落里,一位鬓发花白的老弟子缓缓抬起头,视线在王桓的遗身与案上的字迹之间来回,神情复杂,半晌才开口:“蘅夫子高义。既人死灯灭,两人不再同葬便是,夫子应是不愿再受打扰。” 

 众人闻言,默默点头,这才定下了最后的决意。 

 沅澄与琰琋正欲转身离开,一道沉稳的脚步自院门传来。 

 发鬓斑驳的老婆子缓缓踏入,背微佝却行得稳当,停在两人面前时抬眼望向沅澄——纵然鬓乱如霜,那双眸子澄明如昔,熟悉得让她心口微震,彷佛跨越了年岁,一眼便认出了橙子。 

 “二位请随我来。”老婆子平静揖礼,笃定地唤着他们,那份笃定像是从骨子里生出的信念,让她相信,这是主子延续的福运所致。 

 沿着青石小径行去,院门被推开,眼前是一方静谧之所——青砖黛瓦下,竹影在风里轻摇;院角一株梅树枝干微曲,像是有人年年细心修剪;枯木旁的石桌仍摆着一方旧砚,墨痕早己干涸,却隐隐散著书卷气。 

 梅树下的秋千仍在随风轻晃,木质扶手被岁月磨得光润,彷佛有人方才起身离去。 

 沅澄踏进门槛的那一刻,眼底的热意猛然翻涌——这是她生活了八年的地方。 

 那青砖竹影、那风中的秋千,都是曾经的日子,熟悉得几乎能听见过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