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他究竟是怎么推演出来的?(第2页)
 高杨起身和方力溯握手,
 方力溯郑重回应:“好的高医生,我们下周见。”
 ...
 第二天,方力溯又来了,
 上个循环对焦雨桐的脑部刺激,已经被刷新重置,
 这一回,他再次在高杨查房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
 随后他又被请到了办公室。
 当高杨提出tms和针灸协同的时候,
 方力溯按照上个循环的失败总结,直接说出这个方案的缺陷,
 高杨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露出惊讶和赞许:
 “有道理,那我们优化一下这个方案,
 先tms预热,再下针接应!”
 两个人再一次一拍即合,
 先由高杨进行脉冲刺激,方力溯则调整下针穴位。¨兰`兰·蚊\血¢ ¨醉.芯!漳\洁?埂-新*筷*
 ...
 然而第二次治疗结束以后,
 焦雨桐的脑电活动整体趋于平稳,没能引发任何突破性反应,
 依旧以失败告终,
 两人再次复盘,分析原因所在。
 方力溯也没有气馁,不断总结前面的问题,
 他不需要考虑后果,继续尝试新方案,
 同时他也在和高杨探讨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现代医学的理念,
 在接下来的循环中,
 治疗方案有时完全无效,有时只能引起短暂反应,甚至偶尔引发异常放电,
 无不以失败告终...
 但方力溯没有停下,
 不断将上一次的失败数据,转化为下一次的优化方向,
 结合高杨的学识和临床经验,
 他摸索着tms的频率和靶点,还有刺激时长,
 结合着中医的辨证选穴、补泻手法,
 一步步摸索着焦雨桐的最佳治疗方案...
 ...
 在经历了无数次重复与调整之后,
 他将所有失败的经验碎片,一点点拼凑,整合...
 新的一天,他再次来到了高杨的办公室。
 二人一番初步探讨后,
 方力溯语气沉稳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单纯的强刺激叠加效果有限,甚至可能相互干扰,
 我们需要更精细的时序控制和靶点选择。”
 高杨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眼神中带着专家特有的审视。
 方力溯接着道:“我建议调整tms的参数,
 先用1hz低频刺激丘脑背内侧核,抑制异常放电,为后续创造安静背景。”
 “持续5分25秒后,立即将tms切换为10hz的高频模式,
 精准刺激她的前额叶皮层,随后...
 ...”
 此话一出,高杨脸上的表情从审视变成了惊叹,